入境者隔離21天措施將延長至明年11月 香港國際金融地位雪上加霜

香港

英媒《金融時報》上周刊登一篇報導,引述一名中國政府官員消息指,香港對所有入境者強制隔離21天的政策,應會繼續實施約1年,直至2022年11月中共二十大會議之後,當局尚未提出任何放寬指導方針的時間表。

對此,香港最大的金融公司遊說團體亞洲證券業暨金融市場協會(ASIFMA)本周一抱怨,香港防疫政策決定採取「清零戰略」,維持世界上最嚴格的防疫隔離措施,正在損害香港的商業聲譽。ASIFMA成員包括貝萊德、高盛、摩根大通等大型金融機構。

新加坡、泰國、澳洲和紐西蘭放棄「病毒清零」政策

ASIFMA發出警告之際,一項調查顯示,近一半大型國際銀行和資產管理公司考慮將員工撤出香港,因為他們難以留住員工或吸引新人才。

即便香港確診病例零星,但仍嚴格限制旅行,以及強制任何入境香港的外國人、本國人必須在指定飯店隔離21天。

當亞洲大部分地區如新加坡、泰國、澳洲和紐西蘭放棄「病毒清零」政策,有條件重新開放邊境,給特定國家旅客入境,但中國、香港及澳門反其道而行,將繼續實行「病毒清零」政策,因此,香港作為亞洲金融中心的地位可能被動搖。

企業越加感到沮喪的是,極端嚴格的防疫措施沒有結束的跡象,因為官員明確表示,未來香港對中國邊界必須先解封,才有可能開放國際旅客入境。

香港金融中心地位動搖

本周一(10月25日),ASIFMA公開發表致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的一封信函,警告香港正在被甩在後面,而倫敦、紐約、巴黎、新加坡和東京等對手城市的金融中心正在學習與新冠病毒相處。

ASIFMA表示,全世界都向前看,香港卻未能為投資人定出一個明確的計劃,又指出部分會員已決定撤出香港,雖然現時為數不多,但若香港的抗疫措施長期持續,將造成金融公司難以在港經營下去。

信中警告說:「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長期經濟復甦和作為首要經商業場所的競爭力,正在面臨越來越大的風險。」

ASIFMA表示,他們對其成員進行調查,發現 93%的成員表示,新冠病毒防疫措施對金融機構的運營產生「中等或顯著」的影響。

近四分之三的成員抱怨,他們很難留住或吸引人才,而近一半的成員表示他們考慮調動一些員工和業務。

外資企業員工失去與家人見面的機會,客戶開始流失

ASIFMA執行長奧斯汀(Mark Austen)告訴《彭博電視》說,大型銀行和金融公司都面臨人才流失的黏問題,員工們不再願意與海外親人隔絕。

奧斯汀指出,金融機構眼看大量員工離職,但是他們的職能無法被取代;一半公司考慮將員工遷出香港,這真的很重要。

兩年前香港經常發生大規模民主示威抗議活動後,引起中國2020年6月在香港實施國安法,重塑威權專制的形象。

本月早些時候,香港特首林鄭月娥表示,施政報告的「頭等大事」是盡快與中國通關,比起與歐美等地通關,與中國通關更爲重要。即使新冠病毒只造成一人死亡,也是「大問題」。

目前不清楚林鄭月娥是否對移民政策有任何控制權,但中國官員們已經明確表示,北京才有權利最終決定何時重新開放香港、澳門和中國邊境。

林鄭月娥:與中國通關最重要,與歐美通過次要

香港最近嘗試與中國之間旅行正常化,但沒有取得任何具體進展。與此同時,中國依然對海外入境保持嚴格限制,也沒有給出開放邊境的時間表。

上周末,英國《金融時報》援引中國政府消息人士的話稱,北京計劃在2022年11月中共二十大會議之前,一職關閉邊境。

該報導引述香港美國商會會長早泰娜(Tara Joseph)指,外資企業員工失去與家人見面的機會,客戶開始流失,企業經營出現困難。

泰娜早前曾表示,美資企業近期一直游說香港政府放寬出入境限制,但一直未得到回應,坦言擔心港府的「清零」政策最終將斷送香港作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

外界認為,當前中共施政的重點是確保明年中共的第二十屆全國代表大會和冬奧會順利舉行;而中國11月上旬將於北京召開第19屆中央委員會第6次全體會議(簡稱「六中全會」),這意味北京根本不可能在這之前放寬對香港的隔離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