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峰會常淪空談 前紐約市長彭博:城市應集結力量對抗氣候變遷

環境議題

本文作者為:

前美國紐約市長、前民主黨總統參選人、《彭博社》創辦人彭博(Michael Bloomberg),他為現任聯合國氣候目標暨解決方案特使,也是「全球氣候與能源市長聯盟」(Global Covenant of Mayors for Climate and Energy)聯合主席;

歐盟執委會副主席提孟思(Frans Timmermans),他也擔任歐盟氣候政策主席、「全球氣候與能源市長聯盟」聯合主席。

2021年「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6次締約方會議」(COP26)在英國格拉斯哥(Glasgow)召開,大部分注意力聚焦於各國政府如何加速減排,並遵守他們過去的承諾,每年提供中低收入國家1000億美元的氣候資金。

這些都是關鍵議題,但有另一群領袖,他們的行動對遏止氣候變遷而言同樣至關重要,當他們集結起來時,便凸顯了改變的可能性──這群人就是世界各國的市長們。城市致力於適應氣候變遷、降低其影響,誓言提供更多支持並互相合作,事實上它們正是各國政府在COP26能採取的重要步驟之一。

城市佔全球耗能、CO2排放7成以上

隨著愈來愈多人住在城市,城市佔全球能源消耗約四分之三,以及70%二氧化碳排放。幸運的是,市長擁有相當大權限處理最大排放來源,尤其是交通運輸和住房建設。

市長也有充分動機採取行動。燃燒化石燃料導致空氣汙染充滿毒素,這通常都集中在城市,造成民眾染疫、早逝;當地政府往往也得站在第一線對抗自然災害。一些行動能立竿見影,顯著改善市民的生活品質,例如建造大眾運輸、開闢公園綠地、提升建築內的能源效率,還有以乾淨能源取代化石燃料。

市長和城市領袖已經證明,他們很樂意領導對抗氣候變遷。義大利的米蘭(Milan)正在將其大眾運輸工具全改為電力驅動;美國賓州匹茲堡(Pittsburgh)正在計畫百分之百轉向再生能源;迦納首都阿克拉(Accra)的人口不斷成長,但有望在10年內減少碳排放25%以上;秘魯首都利馬(Lima)將在2022年前栽種200萬棵樹;南韓首爾提供零耗能建築低利貸款;菲律賓奎松市(Quezon City)為因應疫情推動緊急就業計畫,把勞力導向保護和恢復環境;馬來西亞的布城(Putrajaya)所有官方機構正在把太陽能定為首要電力來源。

然而,城市無法獨力救地球,現在它們比過去都還更需要支援。新冠疫情對城市經濟的打擊尤其嚴峻,簡直是橫掃市政預算。城市領袖深知對抗氣候變遷與推動綠色經濟復甦關係密切,因為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政策,同樣能刺激成長、製造就業機會,並創造條件吸引更多人定居、企業進駐。我們愈是支持城市,我們愈能在對抗氣候危機和新冠肺炎上取得進展。

城市創造全球7.5成GDP

2017年起我們透過「全球氣候與能源市長聯盟」(下簡稱全球聯盟)互相合作,現該聯盟包含1.1萬多個城市,共計佔10億多人口。每個城市都做出減排、氣候適應方面的大膽承諾,此外藉由聯盟,各城市能和彼此分享其策略與解決方案。當國際氣候談判陷入「誰該多付出一點」的爭論時,城市秉持志同道合精神互相合作,因為它們深知採取集體行動的益處。

全球聯盟讓城市能獲得資源,迅速進行更多改革,包括發現改革契機的技術性協助、設計創新計畫,還有透過各方尋找資金來源。全球聯盟也讓城市能集合起來共同發聲,為有助它們實現更宏大目標、繼續引領對抗氣候變遷的政策倡議。

為了表揚其在協助、協調城市行動這方面的成就,2021年第二屆葡萄牙古本金人道獎(Gulbenkian Prize for Humanity)頒給了全球聯盟。100萬歐元獎金將提供給特別脆弱的非洲城市,直接協助它們應對氣候危機,同時支持其經濟自疫情復甦。此外,我們也會透過全球網絡分享我們的經驗,鼓勵世界及非洲其他城市展開類似行動。

各國政府有充分理由幫助本國城市,畢竟城市創造了全球四分之三的GDP,是推動經濟、產業和科技創新的引擎。強大蓬勃的城市才能締造強大蓬勃的國家,而市府明智的氣候行動,有助所有市民擁有更有品質、更健康的生活。

強大城市才能締造強大國家

隨著COP26召開,這場對抗氣候變遷的戰役中,城市的集體力量讓我們充滿希望。城市蓄勢待發,而全球聯盟、歐盟執委會、彭博慈善事業(Bloomberg Philanthropies)也準備好要協助它們。我們會繼續培養、擴大公共支持和參與,提供新資金來源和更多工具,幫助城市提出更多具有弘遠抱負的氣候解決方案。

不過,全球聯盟旗下城市及其10億居民仍需中央政府提供更多援助。當10億人一同發聲,領導人應該傾聽,而COP26是世界領袖展現他們確實有在聽取民眾心聲的機會。

© Project Syndicate

註:本文是由《信傳媒》洪培英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