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年吃破億顆安眠藥...全球排名前十》安眠藥真的安全嗎?醫師專家這樣說

醫藥保健

根據台灣自殺防治學會110年全國民調發現,國人有輕度失眠問題以上的比例約4成。而年輕人失眠最常見原因為心理壓力。

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為堅指出,失眠的頻率、期間及日間功能的影響,決定了睡眠障礙的嚴重性。研究發現,長期失眠者若有主觀的睡眠質量之變化,將有更高的風險出現不良的健康預後。

台灣安眠藥使用在全球排名6-10名,根據食藥署藥品使用量資料,彙整103年至107年國內常用於鎮靜安眠的藥品種類,可以發現整體鎮靜安眠藥醫令數量有上升的趨勢,醫令總量曾一度到達9億7千萬筆資料。「單看國內最常被使用的安眠藥佐沛眠(Zolpidem)的醫令量,也於107年增長至1億3千多萬筆,足見國人對於安眠藥的需求與依賴。」陳為堅指出。

不過,究竟台灣人年吃破億顆的安眠藥,真的安全嗎?

安眠藥使用不當,將導致嚴重身心健康問題

根據台灣自殺防治學會109年到110年民調發現全台約1/4至1/5的民眾有睡眠困擾。陳為堅表示,「失眠問題處理不當或安眠藥使用不當,將導致嚴重的身心健康失衡,甚至造成嚴重的社會安全問題,例如慢性失眠、藥駕、過量安眠藥自殺、藥物成癮等。」

台大名譽教授李明濱及公衛學院研究團隊發現,民眾以往用藥經驗與醫病溝通經驗,以及民眾了解睡眠困擾是否需要就醫,都影響民眾的就醫意願,而非經由醫師診斷開立處方獲取藥品,像是從親朋好友處獲得安眠藥的非醫療使用情形也有增加,也造成藥品不當使用的風險增加。

(更多失眠相關新聞:台灣每年250萬人長期失眠!睡眠專家:8個幫助睡眠的好習慣

李明濱解釋,安眠藥一般副作用包括反彈性失眠、戒斷症狀、復發性失眠、成癮、濫用與依賴,「而特殊不良副作用與處置則包括複雜性睡眠相關疾患、認知功能影響與失智風險、跌倒與髖關節骨折風險、日間殘餘作用與車禍風險。」

李明濱也提到,台灣安眠藥使用在全球排名6-10名,「注意鎮定安眠藥導致之不良健康預後包括了整體死亡風險增高、車禍/跌倒意外、夜間死亡、癌症、嚴重憂鬱、嚴重感染症、特定族群用藥疑慮。」

失眠超過3個月,應尋求專業諮詢

為能緩解民眾失眠的困擾,台大研究團隊匯集國內外文獻,整合國內公共衛生、精神醫療、睡眠醫學暨醫護、臨床心理學跨領域專家學者及民眾之意見,針對台灣鎮靜安眠藥不當使用提出全面性、選擇性、指標性三種防治策略,建立民眾正確的醫療認知以及藥物使用與心理暨行為介入知能。

陳為堅強調,「強化醫護人員與其他第一線專業人員對安眠藥誤用、濫用、高風險病患的辨識,提高早期辨識、正確診斷、有效治療、及時轉介、跨域共照等治療品質、發展失眠診治準則,才能輔助第一線醫師進行失眠診斷與處置。」

而針對超過3個月的失眠問題,李明濱也強調應請尋求專業諮詢,失眠處置方式包括:

1.正確使用安眠藥

(1)採用短效性藥物

(2)使用最低有效劑量

(3)給予間歇性的服藥方式(2-4 次/週)

(4)限制療程的持續時間(整體< 3-4 週)

(5)在停藥時逐 步降低劑量

2.運用非藥物治療(以失眠認知行為治療為例)

(1)睡眠衛教

(2)刺激控制法

(3)睡眠限制法

(4)放鬆訓練

(5)認知重建

5個睡眠衛生習慣有助改善失眠困擾

陳為堅指出,睡眠的功能包括了調節生理時鐘、調節許多賀爾蒙的分泌及記憶統合。他也強調,「需要在清醒時刻保持最佳警覺性,睡眠是必須的。」

失眠原因包括環境、體質、個性、情緒、工作、壓力、疾病、藥物、因應不良,而失眠常與其他生心理疾病共病,包括心衰竭、冠狀動脈疾病、高血壓、肺動脈高壓、COPD。

陳為堅給民眾5個睡眠衛生習慣建議:

1. 校正生理時鐘:早上固定時間起床、多接觸光源讓褪黑激素下降

2. 累積睡眠能量:日間多活動、限制白天躺床時間、避免喝含咖啡因飲料

3. 營造優質睡眠環境:儀式感告訴自己要睡覺了、關掉3C產品

4. 學會放鬆技巧:睡覺時放鬆,不要想著「要睡著」、腹式呼吸

5. 別讓疲勞阻礙睡眠能量的累積:找出疲勞真正的原因

李明濱也強調,造成失眠的原因百百種,民眾若有失眠的情形,建議與專業醫師討論自己的生活作息與相關生理、心理狀態,經醫師診斷用藥。「避免自行購買成藥使用,因而忽略身體發出的警訊,延誤治療的黃金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