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鄭麗君互動熱絡 朱敬一:政治人物的責任 是為台灣擴大選項

兩岸國際

前文化部長鄭麗君成立的青平台民主治理學院,邀請中研院朱敬一院士開設「願景講堂」,9日第一堂課座無虛席,副總統賴清德、青平台基金會董事長鄭麗君也出席共襄盛舉。

副總統賴清德在始業式中致詞表示,台灣位於地緣政治最具挑戰的前線,國際局勢中,美國重返亞洲,重啟「四方安全對話(QUAD)」、強化美日同盟,跨太平洋民主聯盟逐漸成形,台灣如何掌握關鍵契機,是非常重要的課題

青平台董事長鄭麗君致詞時也提到,近年來,新的地緣政治與民主結盟的態勢正在浮現,因此本次「願景講堂」,朱敬一將會為大家分析國際政經局勢,並定位台灣在地緣政治中的重要位置。在這個民主鏈結不斷強化與形成的契機中,「我們必須要思考如何壯大台灣」,更重要的,是替下一代找出實踐的路徑。

從11月起每週二,朱敬一將以「從國際變局中看台灣民主的未來」為題,從國際環境、對岸威脅、內部凝聚、中國體制四大面向討論台灣如何達成民主永續,接下來的對談者包括國家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龔明鑫、前台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林向愷、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吳介民。

近年國際局勢丕變,此時對台灣而言,可能是最好也最壞的時刻,朱敬一認為台灣必須跳脫地緣政治框架下的「不選邊」邏輯,對每個選項背後的價值做出選擇。

賴、鄭台下互動熱絡

「這是台灣當前最重要的課題」賴清德致詞時肯定,台灣站在最前線面對共產制度威脅以及大國競爭,必須掌握契機,確保民主的同時謀取最大利益。

賴清德表示,他認識的鄭麗君就是一名社會改革者,他也感謝鄭麗君讓專家學者與跨領域、跨世代人士有機會共學、共思台灣未來,可說「用心良苦、令人欽佩」,賴、鄭都是綠營的政治明星,兩人鎂光燈前同台,兩人在台下也不時耳語交換意見,互動相當熱絡。

美中台三角架構崩解

朱敬一首先挑戰「九二共識」。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的「九二共識」,奠基於「不選邊」戰略,即在美中台三角架構下,台灣不應在「強龍」美國和「地頭蛇」中國之間選邊站,而是同時利用(leverage)雙方。

朱敬一坦言自己不太懂「九二共識」,並點出其弔詭之處:「不在美中之間選邊,就能改善或改變結果?如果被動不選邊,結果卻是一國兩制、香港化,那是在幹嘛?」

(更多相關新聞:在美中之間走鋼索》新加坡李顯龍抗拒選邊站 小國求生得「腳踏兩條船」

朱敬一指出,近年空間向度、經濟成長模式、競爭目標有所改變,導致美中台三角架構崩塌,「不選邊」所依憑的地緣邏輯已經推不下去。

他用數據讓事實說話,因為從經濟規模來看,2000年美中台GDP佔比分別為87%、10%、3%(合計為100%),2020年卻已是57.6%、40.6%、1.8%,也就是說在兩大強權鼎立之下,台灣淪為邊緣人。

三角中台灣這一角坍塌後便只剩下美、中雙邊,朱敬一認為,美中台現況與其說是三角架構,不如說是一點(台灣)一線(美中)的「針點架構」。「所以別夢想針尖能leverage(發揮槓桿作用),我們現在需要的是pivoting(扭轉戰局)」朱敬一說。

(更多相關新聞:世界in台灣》恆大案、缺電不算什麼 中國真正危機在GDP成長放緩

有些人過度吹捧中國「經濟奇蹟」,朱敬一開玩笑說「我看了就滿身雞皮疙瘩」。他指中國並無神妙之處,勞動、資本和效率驅動的成長速度本就相當快,進入「創新階段」後仍能像美國一樣長期維持GDP 3-4%增長,才是了不起。(圖片來源/青平台提供)

至於什麼是「pivoting」?朱敬一解釋,不同於「不選邊」邏輯,pivoting需要「根據價值選邊」,因為大國才有能力改變局勢,而小國必須藉由選邊使局勢盡量有利自身,好維持其支持的某種價值。

不是選邊,而是選擇信念

朱敬一補充,pivoting的選邊不是一面倒向某方,而是針對不同議題逐案分析,其核心判斷在於價值,因為事實上「你不是在選邊,而是在選擇你的信念」。

例如,當我們選擇使用某個社群媒體或支付系統,我們不只是選擇某項技術或服務,而是選擇自己的價值觀──我們更重視經濟實惠,還是個資保護?

因此,朱敬一不甚認同哈佛大學知名國際關係學者艾利森(Graham Allison)以「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s Trap)論述美中關係「因為如果美中衝突只是『修昔底德陷阱』,那就沒有價值之爭了,但他們確實是有價值之爭的」朱敬一說。

(更多相關新聞:成為「全球霸權」是最終目標 其實中國已從「刺蝟」蛻變為「狐狸」?

台灣在南海建立最多地震監測站

根據朱敬一所述,pivoting是看清戰局、預判走向,並且是要「開發出新的戰局,而不是別人設好的戰場」。

朱敬一笑稱自己擔任台灣在世界貿易組織(WTO)常駐代表的經驗,加上他把外交當作學術問題研究,讓他發現不少潛在切入點。

他舉例,南海容易發生海嘯,周邊國家都會在此建立地震監測站,而台灣竟是在南海設置最多地震監測站的國家。「為什麼?因為台灣無害,當我們去蓋監測站,就真的只是監測站,這就是一個pivoting的機會」。

再者,美中競爭的新二元對峙,將表現在「資通訊雙重系統」方面。例如,全球通訊升級至使用低軌衛星的6G時,美中系統勢必脫鉤,這是否有台積電切入的空間?美國出口管制實體清單(Entity List)除了硬體外,是否會再進一步納入軟體和資料?

另外,從新疆、西藏、一帶一路到竊取智慧財產權、網路封鎖,朱敬一相信中國「缺口」愈多,台灣突破的機會就愈大,「台灣最近在歐洲的際遇,來自對岸一天到晚『掉槍』,台灣就一路撿過去」。

(更多相關新聞:最新印太戰略草案曝光:歐盟謀求與日韓台星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網絡

加入CPTPP,比當年加入WTO複雜 

另一方面,目前台灣pivoting最顯著的施力點,或許就是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

當被問及如何說服馬來西亞、越南等較親中的國家支持台灣參與CPTPP,朱敬一坦言「麻煩的是美國不在(CPTPP)裡頭」。

朱敬一回憶,台灣2002年之所以能順利加入WTO,是因美國說服其他會員國後,在中國尚無否決權時(中國是於2001年12月加入),將台灣入會案送審表決。

朱敬一表示,像美國那樣的「老大」當時是有能力把台灣送入WTO,但如今這種複雜安排能否成型,「現在局面要比2001年要複雜不少」。

(更多相關新聞:台灣申請加入CPTPP》農業衝擊遲早要面對 李淳:台灣做出戲劇性的決定!

至於加入經貿組織後,台灣政府應如何在讓渡部分主權與國內治理之間達成平衡,朱敬一認為這涉及溝通與說服,也就是如何將衝擊及其發生機率說清楚。

朱敬一解釋,經貿組織多採共識決,只要有更「後段班」的國家拼命擋住某些開放措施,台灣其實就不必太擔心。因此某些最糟的結果,並不必然會發生。這就好比我們都知道出門就有可能被車撞,但也知道被車撞的機率其實相當微小。

政治人物的責任,是為台灣擴大選項

簡言之,Pivoting是一種跳脫傳統地緣思考方式的策略,然而,難道地緣政治就不再重要了嗎?

朱敬一說,他並不否定地緣理論,但否定某些人因此提出的結論。他解釋,他並不是否認地緣政治,而是期待在考慮地緣的同時卻不要陷入這個框架,跳脫三角結構,尋找新的可能性。

「很多台灣政治人物都會說,自己的執政目標是什麼、希望達成什麼,但我從不這樣看」朱敬一說出他對政治人物的期待,他表示,政治人物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我們的選項擴大,而非縮小,然後讓我們自己做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