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忍了!歐盟將推出海外基建架構「全球門戶」和中國「一帶一路」抗衡

中國議題

歐盟即將推出海外基建架構「全球門戶」(Global Gateway),強調可持續性,彰顯歐盟與合作夥伴關係的價值觀,在印太地區,該倡議將專注於數位連接,歐盟27個會員國希望加強和印太國家的聯繫。

《日經亞洲評論》報導,歐盟將很快宣布新的海外基礎建設投資架構「全球門戶」,與中國「一帶一路」較量,互別苗頭。

「全球門戶」投資側重於五個領域

根據《日經亞洲評》獲悉的「歐洲全球門戶夥伴關係戰略」草案,該倡議將側重於五個領域,重點包括數位轉型、清潔能源轉型、交通、人與人之間的聯繫,以及貿易和彈性供應鏈。

「這些海外投資必須是全面、安全和可持續的,目的在拉近各國、社會和人民之間距離,實現歐盟價值觀,尤其是民主、法治和人權的綠色和數位化雙轉型。」草案指出。

印太地區架構的焦點放在與主要志同道合的國家建立數位夥伴關係,例如促進人工智慧(AI)的規範。歐盟還將探詢與東南亞國協(ASEAN)建立性夥伴關係的可能性,類似日本和印度已建立的結盟關係。

在歐盟推動實施最近宣布的印太戰略之後,草擬「全球門戶」倡議,該戰略強調與印太地區志同道合的合作夥伴深化接觸,以促進歐盟的安全和繁榮,包括確保強大的半導體供應鏈。

歐盟委員會發言人表示,他們的提案目前正在準備中,他們無法對細節發表評論。

歐盟對北京「一帶一路」投資模式表示懷疑

該草案指出,確保全球連通性的發展「符合歐洲的規範、標準和價值觀」,也符合歐盟的利益。

歐盟還希望「減少戰略依賴」,這可能是指,受到武漢肺炎大流行影響,歐盟對某些國家半導體等關鍵產業過度依賴,未來應降低這類依賴程度。

歐盟內部仍進一步討論該草案,這意味著最終的內容和措辭仍可能有些微調,發布日期也尚未確定。

歐盟還對北京的海外基建投資模式表示懷疑。草案稱,歐盟力求提高透明度,以及鼓勵其他參與者投資,其他投資人可以利用連通性,來促進自己不同的經濟和社會模式,並倡導其政治議程。

該倡議將得到歐盟、其成員國和發展金融機構的資源支持。

EFSD+將為「全球門戶」提供貸款擔保

歐洲公共基金歐洲可持續發展基金 (EFSD+)將透過歐盟新的架構「全球門戶」,為中低收入國家的基建方案提供進一步融資。

EFSD+包括數十億歐元的各方捐款,也可以為投資基建方案提供400 億歐元(460 億美元)的擔保。

相比之下,「一帶一路」倡議的財務規模沒有官方統計或明確的數字,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7 年承諾為該倡議提供1240億美元融資。

「一帶一路」對巴爾幹半島西部和東歐的投資增加,歐盟正在感受到「一帶一路」倡議的威脅。

黑山無力償還「一帶一路」貸款

歐盟也被捲入兩難困境:是否對經濟上不可行的項目提供大筆貸款,今年4月,黑山共和國請求歐盟幫忙償還為中國建設高速公路項目提供10億美元的貸款。

黑山無力償還「一帶一路」貸款,只是其中一個縮影。

「一帶一路」。外交官新聞網站報導,AidData日前發布的報告統計18年來,中國在165個國家的海外貸款總計8430億美元,資助13,427個項目。

其中包括3850 億美元的「未通報的隱性債務」,讓中國的「一帶一路」對小國和窮國設計「債務陷阱外交」,再次成為眾矢之的,中國本身也陷入「一帶一路」(BRI)海外呆帳泥淖。

AidData 表示,2013 年至 2021 年期間,馬來西亞取消 115.8 億美元的BRI項目,其中哈薩克取消近 15億美元BRI,玻利維亞取消超過 10 億美元BRI。

35%的「一帶一路」項目有問題

信用風險也有所增加,許多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的中國債務風險現已超過國內生產總值 (GDP) 的 10%。

調查還發現,35%的「一帶一路」項目都在與官商勾結貪汙腐敗、勞工違規、環境污染和公眾抗議作鬥爭,所以,哈薩克、哥斯達黎加、喀麥隆等許多借貸國後悔,紛紛取消或暫停BRI。

國際借貸一直是高風險的業務。貸方和借方之間的信息不對稱,鼓勵借方濫用貸款,而貸方缺乏對國際貸款合約的可信執行力。

「一帶一路」隱性債務高達3850 億美元

從1970 年代和80 年代的非洲和拉丁美洲到1990 年代的亞洲歷史表明,跨國銀行和投資人過度放貸經常導致所謂「賭場資本」的繁榮和蕭條周期。

中國經常聲稱沒有輸出其治理體系,但更多小國窮國跟中國借貸,大家發現「一帶一路」過去累積龐大隱性債務,就是中國過去十年興起的公私合營(PPP)翻版,地方政府利用商業部門的資金,資助大型基礎建設項目。

然而,無論是「一帶一路」借款國還是中國境內,PPP 都沒有被證明是萬靈丹,許多項目虧損慘重,最終需要政府公共資金救助。

「一帶一路」承襲中國PPP模式,大多虧損累累

中國國營企業享有進入中國國家控制的金融體系的特權,經常在PPP項目,充當地方政府的「私人」合作夥伴,因此PPP尤其成問題。

這種表外安排貸款,再加上不可避免的道德風險問題,使中國國內長期存在投資效率極低,例如惡名昭彰的「鬼城」,就讓全國許多地方財政陷入困境。所以,中國國內的隱性債務是北京更大的擔憂。2017年9 月一份報告估計,中國的PPP項目高達2.7兆美元。

根據波士頓大學全球發展政策中心和美國企業研究所的中國全球投資追踪器彙編的最新數據,中國的海外貸款和投資自2018年以來放緩,並武漢肺炎爆發後進一步下降。

「一帶一路」呆帳太多

這種趨勢表明兩件事。首先,「一帶一路」呆帳項目和金額太多,使北京對海外基建項目興趣降低。其次,更重要的是,隨著國內地產商債務爆炸等問題突出,也讓北京對海外貸款的興趣減弱。

事實上,自 2017年底的中共全國黨代會以來,北京在收緊信貸和限制 PPP 項目及其相關貸款活動方面採取更加激進的立場。

同樣,在中國金融監管機構對新貸款實施更多盡職調查要求.以及中國企業普遍被告知去槓桿化,尤其是非生產性海外資產後,中資銀行對海外貸款也變得更加嚴格審查。在 2017 年和 2019 年的「一帶一路」論壇上,北京強調「一帶一路」項目重視「質量」而非「數量」的重要性,這些講話都不是巧合,而是刻意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