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腴 總鋪師的古早味神湯

地方美食

總鋪師是種老行業,雖然式微中,偶而在生活角落依舊飄香迷人。古早味辦桌菜,其中的廚藝故事與滋味令人懷念。過去那些大咖總鋪師總有屬於自己的大菜料理秘笈,像是通心鰻、菊花筍絲干貝、雞仔豬肚鱉、布袋雞等,小品菜色也不乏神品。然而這些廚神身邊一定有一群助理,他們被稱之「水腳」,負責洗、切、端盤、上菜、清理⋯⋯這次採訪的店家,就是水腳的故事、三代傳承下來一以貫之的「排骨酥湯」。

老店的前世今生,重新爬梳歷史

故事發生在日治時期的 20 年代,那幾年臺灣農業與水利發展有兩件大事:一,由磯永吉與末永仁所研發、改良的蓬萊米;二,由八田與一所設計的嘉南大圳與烏山頭水庫。烏山頭水庫為當時亞洲第一的農業水庫,嘉南大圳給排水路總長 16,000公里,灌溉整個嘉南地區,通水後水田的面積即將陡升 30 倍。

1923 年,裕仁皇太子代表父親大正天皇到臺灣視察,專有名詞稱之「行啟」。裕仁雖非第一位來臺灣的日本皇室成員,卻是位階最高的一位,他是大正天皇的繼承人,所以他的行程地點、時間表、御泊所,甚至他吃了什麼都有記載。

1925 年,裕仁的弟弟雍仁親王,24 歲,他也來到臺灣。不過他的行程相對休閒多了,不像他哥哥那麼嚴謹、正式。我們來介紹他:裕仁在 1926 年登基為昭和天皇,而他早年所生的四個小孩都是女生,所以雍仁親王在繼承順位上排名第一,被尊稱「皇太弟」。雍仁在滑雪、橄欖球項目上大出風頭,被稱之「體育王子」。

比起沈默寡言的哥哥,他顯得活潑開朗。雍仁受到總督伊澤多喜郎邀請「到臺灣一遊」,旅行中他所留下來的「民間傳說」更加接地氣。他的親王頭銜被當時的臺灣人誤植「太子」,所以需要小心釐清。話說他前往烏山

頭水庫工程處巡查,之後則到了不遠處的「關子嶺溫泉」泡湯。關子嶺位於東山北邊的白河,1902 年在此地發現溫泉,尤其泥漿泉更是稀罕。1904 年「吉田屋」便在此設置溫泉館,專門招待如總督、參議員之類。親王既然泡了湯,接下來的美食?當地仕紳提供了在碧雲寺承包辦桌的總鋪師「排骨酥湯」,得到好評,自此這道料理成了東山的驕傲。

雍仁親王的 1925 年之旅,「湯皇」創店者鄭萬得,當年才 9 歲,他已經是總鋪師的水腳。因為學習力強,料理火候掌握度高,幾年後成了老師傅的二廚,甚至要招贅他。但是鄭家長輩不肯,沒有子嗣的老師傅,最後還是半買半送把店家頂給了他。當年他才 16 歲,成了最年輕的總鋪師,也開始揭開傳奇。

總鋪師的甘美滋味,傳承了近百年

「湯皇」目前是第三代經營。我接獲採訪任務,開心,卻也帶著挑戰心情。關於排骨酥湯這道料理,我有幾次小鎮排骨酥湯美食經驗,知道禮失求諸野的能量。好吃的排骨酥湯要這樣定義的:「香嫩好入口,湯色深邃不油膩,味道甘甜宜人。」

點了午餐料理,也先拍了一些廚房照片,入桌等著。美食評鑑一定是先喝湯,優劣平庸就是第一口決勝負。拿起湯匙,盛湯慎重入口三秒鐘:妙啊!這是過去舌尖沒有達到過的濃腴甘美境界,急急將排骨酥肉塊咀嚼,肉嫩不爛,味香滿意!快意喝完整碗,我開始跟隔壁桌的資深夫婦閒聊,請他分享老主顧的心得。

他說在東山國中就讀之際,已經開始來店裡消費,當年是第二代經營。前後吃了 52 年,我好奇這些年滋味可有差異?答案當然滿意,絲毫不差! 65 歲老主顧的肯定,不經意的路人乙 ── 地理老師的人證考古,讓這碗排骨酥湯顯然得來不易。我訪詢鄭老闆料理工序與細節:「特選的新鮮排骨剁小塊,以秘方醬汁醃漬,再裹上地瓜粉油炸,炸得香酥通透後,再

裝入小盅炊具與大骨湯頭,甜鹹調味,久蒸 8 個小時。」我問「為什麼需要這麼長的時間?」原因是這個「出味」關鍵時間點,這是前人探索後的心得,他蕭規曹隨。也因為堅持舊法厚工,依然甘美無比。

從排骨酥湯到菜尾湯,都是古早味

關於總鋪師的古早味,百年來已有些菜色進入「市井小吃」,我們吃得開心,卻不知它們前後來自老師傅的手藝。在東山饗食了排骨酥湯,我竟然懷念菜尾湯。

早年主人家總會準備「打包回家的菜尾」。說「菜尾」,那是主人家的謙稱。過去時期就是一些沒吃完的筍乾燒蹄膀、佛跳牆、紅燒獅子頭、魚翅羹混在一起,再加了些大白菜、高麗菜、金針、金針菇、木耳、紅蘿蔔、白蘿蔔等等新鮮配菜。這些重新燒煮的湯湯水水,其實很像大雜燴,吃起來的口感卻是異常和諧,而湯頭則是道地的「臺南甜」,如同排骨酥湯。真令人懷念「時光膠囊」啊!

關於 王浩一

作家、雜學文字工作者、電台節目主持人、高醫大講師。以公視「浩克慢遊」獲 2017 年電視金鐘獎生活風格節目主持人獎。

著有《小吃研究所》《旅食小鎮》《英雄守弱》《孤獨管理》《英雄多情》《哲學樹之旅》《向夕陽敬酒 》等。

本文轉載自《美印臺南》。更多精彩內容,請詳見《美印臺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