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缺工!馬來西亞、澳洲打起「搶人」大戰 專家籲向台灣看齊

國際

本文作者為: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Kuala Lumpur)馬來亞大學(University of Malaya)發展經濟學教授艾薩都拉(M. Niaz Asadullah),他也是非政府組織「全球勞工組織」(GLO)東南亞分部部長。

新冠肺炎打斷全球勞力市場,導致各國出現勞力短缺問題疫情爆發前幾個月各地紛紛封城,使數百萬名鄉村移工從新德里、達卡(Dhaka)等巨型都市移出。在北方,英國的外籍移工數量出現二戰以來最巨幅衰退。東協(ASEAN)國家同樣受到衝擊:越南胡志明市放寬旅遊禁令後,大量移工離開城市,加劇越南勞力短缺困境。

作為經濟復甦計畫一部份,一些高收入國家正嘗試從亞洲新興經濟體吸引外籍移工回流,這對全球移工治理構成新的挑戰。尤其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有大量移工流動的東協國家, 正面臨兩難抉擇:他們應該限制勞工移出,或者鼓勵提升勞工流動?

農場缺工!澳洲改善雇傭條件向東南亞招手

澳洲政府近日宣布針對東協農業移工的簽證方案後,上述兩難困境便在馬來西亞浮現。為解決農業勞力短缺,該澳洲政策要求雇主資助東協農業移工,和他們簽署符合特定標準和義務的正式僱用契約。有別於之前的「季節勞工計畫」,澳洲這項新政准許農場長期雇用來自東協的技術工人、半技術工人和非技術工人,第一批東協勞工預計於12月和2022年3月抵達澳洲。

最初,馬來西亞的新政府沒打算參與澳洲的農業移工招募計畫,被當地媒體罵翻。反對派國會議員要求政府推翻上述決議,後來高級人力資源部長發出一份聲明,表示政府不會限制國民前往海外工作。

馬來西亞政府一開始反對澳洲移工簽證計畫,反映出至少三種考量。第一,決策者擔憂人才大量外流。估計現有200萬馬來西亞人居住海外,大部分是在鄰國新加坡。此外,澳洲計畫下,東協國民有望獲得永居權甚至公民權,馬來西亞政府擔心流失其重要的農業勞力。

第二,由於新冠疫情衝擊,要求國家降低對非技術外籍移工依賴的政治壓力愈來愈高漲,馬來西亞政府計畫以本地勞力取代種植園的外籍移工,如此一來,澳洲簽證計畫將與馬來西亞形成「搶人」局面。

第三,馬來西亞農業人口近年迅速老化,導致該國出現與澳洲相仿的農業勞力危機,同時馬來西亞年輕人又對投入農業不感興趣,因為該產業的薪資和勞動條件都不是非常吸引人。

馬來西亞也有勞力短缺危機

馬來西亞等發展中國家,是受益於向先進經濟體輸出勞工還是受害,取決於制度如何安排、管理勞力流動。東協國家對澳洲輸出移工並非新現象,但是過去許多移工──尤其是馬來西亞移工──是在澳洲非法居留,使他們往往難以反抗雇主的剝削及虐待。相形之下,澳洲新計畫將確保外籍人士享有完整勞動權益和社會保障。因此,馬來西亞議員William Leong警告,政府若反對澳洲新政,就是讓馬來西亞移工在澳洲落入形同奴工的勞動環境

對輸出移工的東協國家而言,澳洲計畫同樣有機會提升「人才流入」,但前提是他們正確落實有利回遷(reverse migration)的制度。而培養一群在精準農業(precision agriculture)等領域具有海外經驗和技術知識的農夫,對提升農業產力至關重要。

馬來西亞政府移民管制政策出現「髮夾彎」,也反映出更深層的結構挑戰:對於自家龐大的移工人口,馬來西亞缺乏政治共識。馬來西亞是東南亞移民的主要目的地,據說該國聚居數百萬名非法外籍移工

矛盾的是,馬來西亞政府宣布反對澳洲簽證計畫後不久,又表示來自印尼和孟加拉的非技術勞工即將抵達大馬,並前往種植園工作。資深官員辯稱,做出這項決定是因種植園勞動環境不佳,馬來西亞人不願進入該產業工作。美國政府2020年對世界最大棕櫚油生產商之一,馬來西亞的森那美種植園(Sime Darby Plantation Berhad)下達進口禁令,原因是該種植園涉嫌強迫勞動。

因此,馬來西亞決策者必須從管控移民等短期強迫性措施,轉向長期規劃,以改善該國惡劣的勞動標準和低下的農業生產力。

台灣是農業科技化模範

從全球角度來看,不同國家的薪資和勞動環境差異,仍是預測國際移民的兩項可靠指標。馬來西亞的平均薪資相當低,而且2020年由於新冠肺炎危機又縮水近10%整體收入分配中,該國大部分農夫落在最底層的40%,並處於貧窮狀態。尤有甚者,許多雇主並未遵守該國最低薪資法令。

長期而言,提升農業科技和技術應是另一優先事項。舉例來說,台灣早期大舉投資精準農業,降低了其農業對勞力的依賴。儘管一些馬來西亞棕梠油種植園引進了商用無人機,並取得正面成果,農業科技應用仍十分不普遍。

解決薪資和生產力問題,將有助減緩馬來西亞人才流失問題,並鼓勵在海外工作的馬來西亞技術勞工回流。馬來西亞才剛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取得席次與其限制國民赴海外工作的權利,馬來西亞政府應該聚焦於改善國內勞動標準。

© Project Syndicate

註:本文是由《信傳媒》洪培英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