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便該怎麼辦?是痔瘡、息肉還是大腸癌?醫師一次說明對應症狀及治療方式

醫療保健

望著馬桶看見鮮血是一件令人擔憂的事。往往會想到最糟的情況,擔心自己是不是得了大腸癌。這時該不該就醫呢?其實大部分的血便是由良性的病因所引起的,但是還是有可能是大腸癌的症狀。只要有持續或大量的血便都該讓醫師評估一下。

血便的原因、相對應的症狀和該做的檢查及治療

1. 痔瘡

最常見的原因。內痔常以出血表現、外痣則較常以疼痛表現。診間做肛門指診及肛門鏡就可以診斷。輕微的用藥物治療即可。嚴重的可能需要開刀。

2. 肛裂

通常是較硬的大便造成肛門的撕裂傷。也有可能是因為內括約肌張力太大造成的。診間做肛門指診及肛門鏡就可以診斷。大部分給一些軟便劑及藥膏就會癒合。少數病人需接受手術。

3. 肛門膿瘍/肛門廔管

肛門內的小腺體如果感染就會形成肛門膿瘍,膿瘍再跟皮膚相通就會形成肛門廔管。診間做肛門指診及肛門鏡就可以診斷。肛門膿瘍大多引流和吃抗生素即可。肛門廔管則需手術切除。

4. 憩室

憩室是腸壁的弱點形成的凹陷。憩室有可能會出血、感染甚至破裂。憩室需以大腸鏡或電腦斷層診斷。如果憩室發炎病人需施打抗生素。無症狀的憩室建議多吃蔬菜水果等高纖飲食降低憩室阻塞的機會。

5. 大腸炎

包括感染性大腸炎、缺血性大腸炎及發炎性腸道疾病(潰瘍性結腸炎、克隆氏症)。需做大腸鏡、電腦斷層及糞便檢查診斷。

6. 糞壓性潰瘍

長期便祕者,尤其是長期臥床老人因糞便積在肛門及直腸內造長壓力性潰瘍。嚴重時甚至會穿孔。肛門指診、X光及電腦斷層可協助診斷。

7. 大腸息肉

大腸息肉需以大腸鏡診斷及切除。發現息肉時都建議要做切除,因為息肉放久了有變成大腸癌的可能性。做完大腸鏡息肉切除後建議一年後再接受一次大腸鏡檢查。

8. 大腸癌

危險因子:家族史、大於50歲、抽菸

徵兆:

(1)體重減輕

(2)排便習慣改變:便祕或腹瀉、裡急後重(想解但解不出來)、纖細的糞便

如果有以上危險因子或徵兆就建議做大腸鏡檢查

血便的成因非常多,且大多數是良性病因,但還是有可能是大腸癌的表現,建議民眾以謹慎但不過度緊張的態度面對血便。如有血便的情況務必要至一般外科(含大腸直腸外科)門診接受診察。另外,國民健康署也提供50-74歲民眾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請多多利用。

原文作者為新光醫院一般外科 王凱緯醫師,本文轉載自第360期《新光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