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治大國若烹小鮮 從小學徒到牛排教父 鄧有癸:要勇敢做自己

企業人物

從17歲進入台北第一間鐵板燒擔任學徒,到成為「牛排教父」、集團旗下餐廳四度榮獲米其林指南一星肯定,鄧有癸入行近50年來,經歷了從學徒成為主廚、再到創業,當中的心路歷程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完的。

從學徒到牛排教父,一切盡在不言中

但是看到鄧有癸本人,一切似乎都是那麼雲淡風輕,沒有太多複雜的情緒,所有甘苦都是盡在不言中,就像一部交響樂曲,輕柔優雅的前行。只有在談到最近物價飛漲時,鄧有癸露出心痛表情,作勢摀著胸口,表示前一天才遇到進口商,給了悲觀資訊。

他解釋,以牛肉價格的正常循環來說,每一年美國暑假時需求很大,價格就會高;一方面因為夏天牛的胃口比較不好,油脂率就沒那麼好,冬天PRIME等級的油脂率約在4%、5%,夏天就掉到3%以下;另一方面是放暑假時,美國家庭都在後院燒烤,帶動整個消費買氣,接著下來就是聖誕節這檔,這兩個時期牛肉價格最高。

廚房管理樣樣講究科學,治大國若烹小鮮。

因此以往在台灣,待農曆年過後,價格就會下來。排類需求以美國本土最大,東南亞非排類吃的比較多,但這幾年需求旺盛,連非排類價格都上來了,最近看到台灣連牛小排報價都比牛排還貴,鄧有癸解釋,這是因為燒肉店與火鍋店愈開愈多了。

牛肉價格也有季節性

而整個循環也受到疫情影響,美國認為豬與雞電宰技術性比較低,但牛的技術性很高,這類工人非常缺;貨運也受到影響,以前西岸過來1個月可以拿得到,現在要6周以上。他認為,過年後可能價格會有一點回檔,但之後將呈現往上的趨勢。

之前疫情嚴重時餐廳沒辦法營業,鄧有癸坦承當時心情很悲觀,因為並不是所有料理都適合外賣,一旦消費者拿到食物,有一點問題,形象就毀於一旦。台灣防疫警戒自5月中提升為三級,鄧有癸當天就毅然宣佈閉館暫停營業。「旗下有7、8間餐廳,材料不好備,賣不出去要丟掉,又很難估算來店客人數目。」

經歷過當年SARS的經驗,當餐飲業碰到沒有客人、客人不敢出門,當時營業額下降,最大的問題是現金流。很多百貨公司也是二房東,在百貨開愈多店的人,現金流馬上就不見了,員工薪水、給廠商的錢都要照付。所以去年基於SARS體驗,他一遇到百貨大主管,就告訴他們要救這些小的合作商,要盡快給錢。

開餐廳現金流很重要

5、6、7月現金流失得非常快,還好8月就開了,是一場及時雨。「我比較幸運,我們在做廚房的,對於食物成本控制,或是菜單價格計算,都是很有經驗了。」

鄧有癸說,身為廚師,料理本身就是一個科學,要經營、要計算。沒有管理,沒有計算,廚房是沒有辦法的。他說,廚師的養成,大家都認為是技術性,例如刀工、火侯,但台灣比較少的是對於食材上面的認識與研究。例如台灣夏天葉菜類很少,冬天風浪大魚比較肥,生活、採購、食物材料等等都是科學。「不是有一句話嘛,治大國若烹小鮮。」

廚師不簡單,治大國若烹小鮮,樣樣都是科學

廚房裡面的細節非常多,鄧有癸舉例,要怎麼讓一個人有衛生觀念呢?就是根要紮好,從擦地板、洗餐具、掃廁所開始,這個人自然會養成衛生觀念,「我就是這樣出來的。」

鄧有癸回憶,一路上受到很多人的幫忙,也有很多貴人,很多時候碰到挫折,都是自己摸著爬上來。「所以我鼓勵人家創業,創業先不要考慮失敗,失敗是過程的一部分,不是人生全部,要勇敢做自己。」

「做自己」這三個字,出現了好幾次。鄧有癸說,他從頭到尾都想創業,當時進入這個行業,沒多久就決定創業,因為只有創業才能做自己,受薪階級、被雇用,對於發展餐飲理想,比較受限。

他笑說,廚師來做經營,最大的問題常常是管理跟財務這兩塊。以前很衝動,腳步不夠平穩;當然現在也不是無限,但是手上比較有資源,不論是材料供應、對市場的基礎、對未來的判斷、財務的穩定,現在的基礎比較好。

從鐵板燒出身,鄧有癸很早就練就觀察客人的功夫。「我們有一半是經驗累積,一半自己去猜。從事鐵板燒,你是我的客人,比較可以溝通交流,當時客人都是台灣的富商,做生意,可以從他身上學到很多東西。」他說,料理需要一段長時間的沉澱,懂得吃穿的品味,真的不是那麼簡單,需要長時間的累積,不是一生下來就有。

「做餐飲的作息是顛倒的。你們在吃飯,我們在工作。」

「做餐飲跟一般人的作息是顛倒的。你們在吃飯,我們在工作。」鄧有癸露出些與無奈地說,做料理師傅,學習與發展要融會貫通,心境與工作整合在一起,生活與餐飲融合在一起,發揮得很好,就會難以切割,因此也很難兼顧家庭生活與小孩。「廚師要創業真的很辛苦,家裡有背景的要從事除非是興趣,在我們那個年代是沒有的,當時就是為了討生活,有一口飯吃。」

那麼,現在的「教父牛排」,就是鄧有癸心中的夢想嗎?他謙虛地說,還有進步空間。餐飲營運是一個ING(現在進行式),不斷改善自己,才是進步最大的關鍵。因為改變不了別人,必須先改善自己,不可能百分之百的人喜歡你,要盡量做到愈多人喜歡你。這需要商譽以及努力,不是一蹴可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