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凱瑟琳用蚊帳拯救百萬人 聰明父母不是幫孩子解決問題 而是一起討論

親子教育

學校是一個很特殊的地方,海拔800公尺,終年被雲與雨繚繞,最近粉絲頁經常收到一些詢問就學的訊息,問題五花八門,其中有個狀況,是孩子學習遇到問題,因而想幫孩子找到一個學校,他認為把孩子放進來:一切問題就會解決了。

然而,問題真的是這樣嗎?

最近參加親子天下論壇,其中第一個主題就是「2030年,培養改變世界的行動者」。這也是樟湖中小學的學習目標。而開場的專題研講者陳建仁院士,就提到「凱瑟琳」、「瑞典環保少女格蕾塔‧童貝里」和「巴基斯坦為婦女爭取權利的馬拉拉·尤沙夫賽」三個故事。

5歲凱瑟琳用蚊帳拯救百萬人

故事是凱瑟琳5歲某天早上,她媽媽琳達(Lynda)在早餐桌上跟家人分享,她前晚在電視上看到,非洲每30秒就有一名孩童因瘧疾死亡。凱瑟琳放下了湯匙,默默地用手指數到30,然後悲傷地抬頭問媽媽琳達,「所以,現在非洲,有個小孩死掉了嗎?」5歲的凱瑟琳說,她想幫助這些受瘧疾所苦的非洲小孩。她隨後得知,原來在熱帶地區,人們會運用蚊帳來抵禦蚊子的侵襲,這正是預防瘧疾的好方法,而且,一個蚊帳僅要價10美金(新台幣300元)。

她提出一個想法:買蚊帳送到非洲拯救當地兒童。母女倆上網一查,發現真的有一個叫「只要蚊帳基金會」(nothingbutnet)的組織,送蚊帳到非洲的工作,他們想,可以透過捐錢給這個組織來幫助非洲兒童。

為了能拯救更多非洲兒童,他們到教會演講,跟教友募款。聽了5歲的凱瑟琳堅定的心願後,「只要蚊帳基金會」大受感動,邀請母女倆一同擔任基金會的發言人,凱瑟琳身為蚊帳大使的生涯,就此開始。

他們前往白宮、聯合國、研討會等地方演講,紐約時報將凱瑟琳的故事放到頭版上,引發無數人的感動。

如今,當年立下的目標雖然尚未實現,但非洲兒童因為瘧疾死亡的頻率,已經從每30秒1人,減少到每120秒1人。

行動的選擇是不分年齡的,凱瑟琳決定投入拯救非洲瘧疾行動時,她才5歲。

9年級學生單車壯遊領頭破風

再分享一個故事,那是2016年霸王級寒流的樟湖單車壯遊。最後一天我們從台南要回到雲林,我們遇到7級風、4度低溫、整日的細雨。原本膝蓋有傷的我,頂著風騎在最前面一位。然而隨著低溫強風,我越騎越慢,最後一次短休息,我其實已經騎不動了。

那時只看到一群9年級的學生,跑過來跟我說:「校長,可以了,接下來交給我們」。只看到幾個幾年級的孩子,一一到小隊的前面,擔任破風手,那時挺身而出的身影,承擔的勇氣,逐漸模糊我的視線。

2016年霸王級寒流樟湖單車壯遊,中途9年級生自動請纓担任破風手。(圖片來源/陳清圳提供)

我經常說,你是要當一個冷漠的知識份子,還是一個熱情的公民。這是價值的選擇。陳建仁院士說到:「培養具有廣泛的世界觀與智慧、相信世界是可以改變的以及慈悲關懷世界的胸懷的人」是2030年大家努力的目標。

不幫孩子解決問題,而是一起討論

然而,孩子往往複製家長的身影,也往往受到家長的影響至深且鉅。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受到大人冷漠、嘲諷、控制、附加期待、責罵壓力等,有時大人比小孩子更需要學習。

陳院士說:「每個世代都有一個世代的觀點,愛她,就放心讓孩子行動。」而不只是表面展現的無比民主,私下卻有心無心的干預。陳院士說的三個故事,都是父母並沒有幫孩子解決問題,而是跟孩子一起討論。多鼓勵多讚美,而不是批評,那對孩子才能有幫助。

面對未來的變化,需要有解決問題、溝通能力與成長心態。而父母與師長需要具有成長性思維,一起與孩子共同成長,才能走出困境。

本文授權轉載自陳清圳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