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南光專題演講臨時由吳中書「代打」 許嘉棟直言:央行內部壓力還是滿大的!

央行

物價上漲全民有感,但作為維持物價穩定的職責單位央行,卻數度向外界強調物價仍穩的基調。現任央行理事、台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李怡庭在近日的一場研討會上,以英格蘭銀行、歐洲央行為例,檢視國際央行如何因應通膨及看待財富分配不均,暗指台灣央行在獨立性、透明度以及可究責性至今都無法全然顯現。

陳南光專題演講臨時由吳中書「代打」 

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行政院主計總處1日舉辦為期兩天的「2021總體經濟計量模型研討會」,其中第一天的「後疫情時代經濟政策」論壇上,主辦單位除了邀集前央行理事、台灣大學經濟學系名譽教授吳聰敏作為引言人,包括現任央行理事李怡庭、長期關注央行貨幣政策的中研院經濟所研究員陳明郎等人則擔任與談人,講述題目大多也環繞在匯率政策及央行角色任務等「敏感」議題。

值得注意的是,原本第二天的專題演講將由現任央行副總裁陳南光主講,但在研討會前夕,主講人卻臨時更換成金融研訓院董事長吳中書「代打」,這也讓出席聆聽演討會的前央行副總裁許嘉棟在台下直言,「央行內部壓力還是滿大的!」

但許嘉棟話鋒一轉,他認為,過去談央行政策是忌諱,但現在氣氛已有改善,至少獨立於央行之外的學術機構發言自由度仍高,因此他也呼籲學術單位應該多多舉辦類似的論壇,來呼應外界關注的央行政策議題。

英格蘭銀行體現了央行的透明度

回到1日的研討會上,李怡庭指出,若能建立一個具有獨立性、透明度和可究責性的央行以及貨幣政策執行架構,可協助外界對於利率和通膨形成預期,減少市場不確定性,如此一來,央行政策對經濟的影響也會更有效。

專精於貨幣金融領域的李怡庭,除了是台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之外,同時她也是現任央行理事,研討會上,她相當關注疫情風暴過後,全球正面臨著通膨上升的壓力及所得與財富分配不均的問題。

李怡庭以英格蘭銀行(英國中央銀行)為例,早在1998年英格蘭銀行就將物價穩定列為首要的央行法定目標,且明確訂出通貨膨脹率為2%,如果通膨率高或低於2%超過1個百分點,央行總裁就必須寫信給財政大臣,且公開說明沒有達到通膨目標原因、未來將採取什麼對策、預期多久將回復到通膨目標等面向。

由於英國8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上漲率來到3.2%,創下近10年來新高,超過法定目標,因此也觸發了英格蘭銀行總裁在9月寫公開信給財政大臣,信中總裁明確指出,貨幣政策委員會將採取措施預計2年左右回到通膨率2%的目標值,而為了讓通膨率回到目標水準,也預告央行將在某些時刻採取必要的緊縮貨幣政策(例如升息)。

李怡庭指出,從英格蘭銀行的做法可以清楚看到央行透明度的表現,「很正式且公開地告訴大眾,也讓民眾有個預期心理,而不是什麼都不講。」

歐洲央行正嘗試將房地產價格納入消費者物價指數

同樣地,歐洲央行(ECB)也以調和消費者物價指數(HICP)上漲率2%為法定目標,且李怡庭也引述歐洲央行的看法,認為以穩定物價為目標所採取的貨幣政策有助於減緩所得不均。

李怡庭也說,一般認為通貨膨脹對於低所得家戶來說,生活成本對物價水準波動反應最敏感,也有實證研究指出,當貨幣政策將通貨膨脹率保持在平穩水準時,所得分配不均的情況也相對平緩,尤其丹麥的研究也表示,擁有最高所得的家戶單位是低利率政策中的最大受益者。

除此之外,李怡庭也舉出,目前歐洲央行正研究如何將自用住宅房產價格納入調和消費者物價指數(HICP),被稱為是「增強式的物價指數」,且研究數字也顯示,加入了自用住宅房產價格後,加強版的物價指數已有明顯的增長。

台灣央行沒有明確的通膨目標,缺乏究責性制度

但是反觀台灣央行,似乎作法就沒有這麼透明。

李怡庭指出,雖然台灣央行的法定目標之一也是維持物價穩定,「但是如果沒有明確的通膨目標,怎麼樣才算央行沒有達到法定目標,這是缺乏究責性的;也因為不知道到底有沒有達標,所以央行也不需要回應將採取什麼措施,也無法期待多久可以回到穩定物價的目標。」

李怡庭也說,目前國內的消費者物價指數雖然有包括房租,但房價並未被納入之中,且過去也有研究指出,消費者物價指數的房租估算有低估情況,如此一來,消費者物價指數根本沒有反映出真實的生活成本,如果央行以一個沒有真實反映的物價指數去執行貨幣政策,結果會是怎麼樣,值得大家去思考。

因此她強調,如果台灣央行在乎的話,就應該建立一個獨立、透明且可究責的央行與貨幣政策的執行架構,才能真正因應通貨膨脹、分配不均的問題。

不過,論壇主持人、金融研訓院董事長吳中書則認為,不同國家有不同的做法,採行新的制度不是只單靠複製就能做到,往往還需要配套並行,不見得一定要站在央行的對立面,但他也認同,台灣央行應在提高透明度上多加把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