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11年告別太陽能》英業達子公司宣布破產 7家銀行踩雷18億 兆豐、華銀是最大苦主

企業動態

英業達布局太陽能事業正式宣告結束,12月1日英業達重訊宣布子公司英穩達董事會決議聲請破產,主要原因在於英穩達負債逾22億元,資產不足以清償債務,因而決定向桃園地方法院申請破產,此舉等於是英業達集團布局太陽能產業11年之後全面退出太陽能事業。

英穩達是英業達持股47.65%的子公司,儘管英業達指出,先前已經認列英穩達的累積虧損,對於英業達的財務業務並無重大影響,但今(2)日股價盤中仍一度下跌超過3%;至於另一大股東砷化鎵晶圓代工大廠穩懋,今日股價同樣疲弱,盤中也同樣下跌逾3%,隨後跌幅收斂。

3家公司接連墜谷底,英業達太陽能事業全面止步

英業達集團是在2010年進軍太陽能產業,2010年先與穩懋合資成立英穩達公司,從事太陽能電池製造銷售業務,2011年再以總額50.6億元、取得47.97%益通持股,從鴻海手上搶走經營權,成為最大股東,另外也切入下游模組廠、投資英懋達,等於一口氣接連投資3家太陽能相關事業體。

但布局之後,不料太陽能產業在近10年波動幅度相當大,由於中國祭出太陽能補貼政策,太陽能建置門檻大幅降低,導致陷入一片紅海競爭,全球供給大於需求衝擊價格暴跌,市況長期低迷不振,而曾為全球太陽能生產重鎮的台灣,許多台灣廠商也因為景氣反轉,逐漸淡出國際市場。

這也導致英業達集團旗下的3家太陽能事業並未能順利貢獻獲利,益通自2009年起連年虧損,2018年減資近6成後仍無力回春,直到2020年3月益通正式下市並清算。英懋達則是在2015年與英穩達整併,但仍不敵產業市況。這次英穩達宣告破產,也意味英業達集團11年來的太陽能佈局走向尾聲。

「這是不得不做的決定。」英業達發言人游進寶坦言,受到全球太陽能業環境變化快速、國外競爭廠商低價競,加上歐美關稅壁壘及貿易保護等因素影響,導致整體產業景氣不佳、市場需求驟降。不過他強調,這是英業達集團投資太陽能業務暫告一段落,未來仍不排除投資相關綠能的機會。

國銀又踩雷,恐得吞下呆帳18億元

但隨著英業達子公司英穩達宣告破產,也波及多家銀行貸款案,恐怕都只能含淚吞呆帳。

根據銀行團指出,截止9月底止,國銀對英穩達貸放款金額約莫18億元,其中,最大苦主兆豐銀約有6億元、華銀約5億元次之;北富銀、台銀皆超過2億元,中信銀1億餘元,彰銀則約9000萬元、土銀約6000萬元。

銀行團表示,由於母公司英業達只出具「支持函」而非保證聯貸保證人,但不代表母公司對債務沒有責任,且過去訴訟經驗也有成功要回債務的例子,揚言若英業達不願負點責任,不排除將走上法律途徑。

銀行端指出,過去之所以願意承諾此貸款案,都是看在母公司英業達的面子,但卻沒想到子公司英穩達出事,母公司卻棄而不顧。兆豐銀擔任銀行團召集人則喊話,英業達作為母公司應該能拿出誠意,共同協商子公司英穩達的債務。

僅存的台系太陽能廠逐步轉型,布局高效電池模組市場

從太陽能產業來看,過去像是台積電、聯電、台達電等大廠都相繼曾大力投資太陽能產業,但隨著產業現況不佳也紛紛認賠出場。2019年,大同旗下綠能因淨值轉為負數在5月下市、益通也在2020年3月下市,如今英穩達又不敵產品轉變而退出市場。 

觀察目前僅存的太陽能業者,包括由昱晶能源、昇陽光電、與新日光合併的聯合再生(3576)、茂迪(6244)、國碩(2406)、碩禾(3691)、元晶(6443)等,也紛紛轉向布局技術含金量高的電池、高效電池模組市場等領域,試圖擺脫價格戰激烈競爭。

像是元晶與特斯拉旗下太陽能子公司SolarCity合作,打入特斯拉太陽能事業;茂迪則是發展新世代TOPCon電池技術、國碩旗下碩禾則是跨入動力電池領域,攜手鴻海開發電動車電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