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牙流血、牙縫變大、咀嚼無力...?一次搞懂牙周病預防與治療

醫療保健

「醫師!我刷牙的時候會流血,都不敢刷牙!」、「醫師!我的牙齒怎麼好像越來越長,而且牙縫越來越大,好醜喔!」、「醫師!我有一顆牙齒好搖,沒辦法咬東西誒!」以上都是病人走進診間常見的求診主訴,造成這些症狀的原因都是因為牙周病,常見的牙周病症狀包含:牙齦腫痛化膿、刷牙流血或自發性流血、牙齦萎縮牙縫變大、牙齒痠軟咀嚼無力、牙齒搖動或位移、以及口臭。

造成牙周病的主要原因是牙齒上牙菌斑的長期累積所造成的,如果沒有做好日常的牙齒清潔,或是清潔方式不對,牙菌斑裡的細菌會分泌毒素引發發炎反應,進而破壞牙齒周圍的骨頭,引發上述症狀。

自民國99年起國民健康署開始推行牙周病統合照護計畫,計畫目的希望國人配合醫師的治療以及建議,提供完整的牙周病診斷與治療,增進個人口腔衛生,降低國人牙周病的比率。完整的牙周病治療包含3次療程:第一次療程會先進行牙周狀況的收集,包含多張根尖X光片拍攝、個別牙齒牙周囊袋深度測量,資料收集完成後會先進行一半邊的牙周治療。

牙周治療包含:牙齦上下牙菌斑、牙結石、細菌、毒素的去除,清潔完畢後會給予口腔清潔的衛教。第二個療程則是完成另一半邊的牙周療程。在完整清潔完全口牙周組織後,會等待1-2個月,在第3次療程進行牙周狀況的再追蹤。

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可以避免牙齒掉落導致更複雜的治療程序,若有牙周相關的症狀,進行牙周病統合照護計畫,並搭配醫師專業建議,可以有效控制牙周病。

原文作者為新光醫院家庭牙科 林怡妏 醫師,本文轉載自第360期《新光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