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認同但也無法討厭的林岱樺

政治人物

(讀者投書-作者為社運人士、林岱樺立委前助理王奕凱。本文不代表《信媒體》立場

自離開林岱樺委員辦公室以來,我不曾談論任何有關於她的事情,這一來是出自於曾受過林委員照顧,二來也是我認為這是政治幕僚應有的職業道德。

但之所以會離開,正是因為我有諸多理念與委員的想法不同,因此看到委員因放生言論與中油人事推薦函的風波,而遭受許多批評並被加註諸各樣的標籤上身時,我第一時間也只想到那是委員得要自己去面對的修行。

可是另一方面,我也想讓大家了解,在許多人批評、並嘲笑認為她沒有能力當委員的背後,她另一面不為人知為地方選民所做的努力,以至於她能在舊高雄縣區支持度那樣高的原因。

所以這次我想要以曾待過林委員辦公室的角度,來談一談在這些新聞當中很多人還沒有認識到她的這部分。

「放生說」之外的林岱樺

其實委員很多主張跟做法,在我進去辦公室以前就沒有改變過,她對放生跟宗教信仰的事情,更是在她多次選舉中都廣為人知的事情,在政治價值主張上,可以說是相當保守,知名度也真的不足,選區又大、資源又匱乏,但在這樣的條件下,她卻依舊在2016年拿到全高雄第一高票、全國第二高票再度蟬聯立委。

這是因為她在地方為選民陳情的種種作為,甚至在協助高雄偏鄉資源的部分,我真的認為無人能出其右,那是負面新聞跟地方流言耳語攻擊都無法掩蓋她努力的地方,也是她在地方支持度能逐年成長的原因。

在我還在委員辦公室時,我會要參加所謂的協調會並寫質詢稿,透過協調會跟質詢官員來處理各種爭議跟幫地方向中央政策爭取資源,而其中我第一次處理的質詢,就是偏鄉教育,而這也是後來多次的協調會中,最常出現的一場協調會議題。

在這過程中,很多人對她為偏鄉爭取資源的行為都私下笑她很傻,因為這一來分明就是跟都會區的選票過不去,二來是認為同樣的資源給偏鄉能照顧多少學生?不如都給市區發展明星學校,才能讓更多的菁英出現。

但她就一再的在質詢中與協調會上強調,台灣應向北歐等國家的教育成果看齊,而北歐等國正是讓偏鄉的學生能夠受到照顧並讓整體學力齊平,才能真正讓整體國力更加提升與促進階級流動。

「菁英主導的重點教育方式,並不會改善高雄區域不平等的問題,更無法解決台灣城鄉差距。」

她明明身為經濟委員會委員,卻對偏鄉教育資源的爭取從沒有停止過,而且還一手包辦對偏鄉教育專法的制定。

明明是個思想保守的委員,卻在她自己的選區的處境中,徹徹底底的認為階級流動的關鍵是在教育身上。

拿下全高雄第一的理由

另一方面,每個立委辦公室每天都要面臨許多的選民的陳情,但林委員這除了每周會定期檢討選民陳情的業務外,還會要盡可能的親身力為的把每個陳情案都要解決,當我後來跟其他一些同樣在太陽花後進不同立委辦公室的夥伴談起時,都很驚訝林委員在這方面的積極度。

也因此,她才會在充滿負面新聞與全國知名度低的情況下,卻依舊能夠在一個非都會的縣區裡,幾乎跑不完的土地上,拿下了全高雄第一高的區域立委選票,而且還是唯一一個讓國民黨對手拿不回保證金的立委。

在這一片批判的浪潮下,我希望能夠提供給大家林委員不被人廣知的一面,想到我也曾經批評「立委里長化」是很愚蠢的事情,而她恰好就是這樣一個勤勞又笨拙的人。

但即便我不認同委員的許多主張跟做法,可我真的沒有辦法討厭她,因為在她這些種種爭議之外,她真的為她選區的選民以及偏鄉的這些人,有著幾乎沒得挑剔的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