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不是只會掃地 台灣每3個水龍頭就有1個是機器人研磨

產業脈動

機器人與自動化已是大勢所趨,近年發展更是如火如荼,15日在「2021台灣機器人與智慧自動化展」上,經濟部技術處支持工研院投入機器人研發,展出15項創新成果,包括國內首創「研磨拋光機器人3.0」、榮獲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的「關節模組化手臂」、應用在汽車鈑金加工「免模具金屬鈑件摺邊機器人系統」、模仿人類精細雙手精協作的「雙臂機器人」等技術,令人大開眼界。

以往需耗時數月,機器人今天下單打樣、隔天取樣

其中的免模具金屬鈑件摺邊機器人,是全國首創,能大幅縮短打樣時間,今天下單打樣、隔天取樣,克服傳統汽車板金量產前,需耗時4至6個月才能交樣品,且鈑金廠需負擔50萬至100萬不等費用,節省模具費用及製程試誤時間,更可因應廠商需求快速反應。

雙臂機器人被選為CES展「最酷機器人」之一

另一個相當吸睛的,就是台灣首創雙臂機器人,擁有仿生手掌,搭配手掌型機器人全機共26個自由度,具先進觸覺感測,可抓取形狀不規則物件,動作靈活自由,不論是拿書、名片、手機、或寶特瓶,連彈鋼琴都可以。被英國科技評論網TechRadar選為2021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最酷機器人」之一。

而工研院研發的台灣首創研拋光機器數位職人,已導入國內多家水五金公司,更協助和成HCG進行水龍頭研磨,創下台灣每3個水龍頭就有1個是機器人研磨的傲人成績。

2025年全球工業機器人產值估計高達267億美元,為目前2.5倍

日本市調機構富士經濟(Fuji Keizai)指出,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至2025年產值估計高達267億美元,約為目前2.5倍。

經濟部技術處副處長林德生表示,在後疫情時代,智慧製造導入是產業生存保衛戰,未來智慧製造發展將具有三個特點:第一是數位化與自動化結合,透過軟體將老師傅的經驗進行數位化後,移轉給機器人進行自動化生產;第二是機器人功能精細度提升,從早期的單一功能機器手臂生產,變成多軸自由度,類似人的雙手,動作更加靈活;第三是成為產業外銷利器,希望持續將相關經驗導入各種產業智慧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