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虛?陽虛?冬令進補也要分體質 中醫師揭「一張表」看你是哪種體質

中醫

天氣漸涼,很多民眾於此時常常尋找薑母鴨、麻油雞、羊肉爐等等菜餚補身體,但有些人在吃了這些食物後卻出現了口乾舌燥、嘴破舌瘡、無法入睡等症狀,有些女性甚至月經提早報到了。

冬令進補有需要嗎?

中醫自古即有藥食同源一說,過去人民生活困苦,飲食匱乏,只能在佳節藉由藥膳滋補,然而現代人平時已營養過剩,且每人體質皆不一樣,若大肆進補往往越補越大洞,提升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會,影響血壓、血糖、血脂的控制。

進補藥膳中普遍肉類攝取量大,無形中攝取過多蛋白質、鈉、鉀、普林及熱量,此外藥材多性溫熱且加米酒增加香氣,對燥熱體質和陰虛體質的人容易上火,出現口乾舌燥、頭痛、便秘、失眠、青春痘、血壓升高等症狀。

藥膳該怎麼吃?

一、不分體質

建立正確的飲食習慣,應減少鹽分、醬料、火鍋料的攝取,改以單純藥膳清湯與新鮮蔬菜平衡藥材與米酒的燥熱性,減少青春痘、血壓升高的狀況;減少肉類攝取避免增加血脂肪誘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湯頭飲用要節制,避免高普林、鈉、鉀、磷離子攝取過多,造成水腫、增加腎臟負擔及痛風的發生。

二、區分體質

冬天多用溫補,但還是要因人而異選取適當藥材處方,簡單來說,屬於陰虛體質、痰瘀體質、氣鬱體質、濕熱體質的人在食用溫補藥材與酒的劑量比例要特別小心。正處於急性感染、發炎、出血傾向如月經或手術前及腸胃不佳者,需忌口小心。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高尿酸、腎臟病、風濕免疫疾病患者,體質多屬虛實夾雜,驟然用補容易使病情加重。

當然,民眾若是不確定自己的體質屬於哪種,或是在膏粱厚味後易有不舒服的症狀,歡迎至傳統醫學科門診讓中醫師為您辨別您的體質,並調配適合您體質的進補藥膳處方。

原文作者為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傳統醫學科主治醫師 蘇柏璇,本文轉載自《北醫附醫健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