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外送市場對手廝殺激烈 Foodpanda進入日本市場僅一年多就退出

台灣經貿

在大流行高峰期觸動短暫的榮景消退之後,由於競爭加劇和外送員短缺,Foodpanda火速退出日本市場,並將撤出在德國6座城市的服務。

《日經亞洲評論》12月27日報導,在進入日本市場僅一年多後,德國餐飲配送巨頭Delivery Hero(在亞洲的品牌名稱為Foodpanda)宣布退出日本,理由是競爭加劇和外送員短缺。

Foodpanda進入日本市場僅一年多就退出

Foodpanda快速決定撤資,突顯Foodpanda在日本和亞洲其他地區的挑戰,Foodpanda和亞洲各地新崛起的外送平台激烈搶奪地盤。儘管外送市場將繼續增長,但運營商被迫重新思考未來成長戰略,分析師預計未來幾年會有更多業者整合。

Delivery Hero於2020年9月通過Foodpanda品牌進入日本,大流行期間日本民眾對外賣的需求保持增長,當時該公司曾看好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將成為Foodpanda重要的市場,整合大量資源拓展日本業務。

Foodpanda執行長Jakob Angele在新加坡總部領導該公司的亞太業務,他從2020年底到2021年初在日本出差3個月,在新市場建立業務。

新加坡、台灣、孟加拉風行Foodpanda外送服務

靠著在各個市場的成功經驗,包括高度發達的新加坡和台灣、新興的孟加拉,Foodpanda對進入日本市場充滿信心。他們從神戶、橫濱和名古屋等大城市開始,最終目標是將快速外送業務擴展到食品以外。

但作為日本的後來者,Foodpanda面臨激烈的競爭。

領先日本市場的是兩家公司:優步科技(Uber)和日本本土運營商Demae-can,本土外送公司為東京上市的公司,後台公司為風靡日本、台灣、南韓的Line。

美商Uber發言人稱,優步的送餐服務 Uber Eats目前在日本平台上合作夥伴包括13萬家餐廳和其他商店。 Demae-can上周五宣布,其合作店家數量已超過10萬家。這兩大平台仍在積極投資,希望獲取更多用戶.Demae-can 報告稱,截至8月為止當年度淨虧損206億日圓(1.8億美元或50億元台幣)。

Foodpanda 尚未透露日本平台上合作餐廳數量。但是他們的存在卻一直弱於另外兩大巨頭。日本 ICT Research and Consulting 2月份進行線上調查發現,在3,600名受訪者中,428人表示他們使用Demae-can APP點外送,而426人表示使用 Uber,只有34人使用Foodpanda。

Foodpanda在日本打不過Uber和Demae-can

此外,疫情驅動的需求吸引了其他運營商加入戰局:優步的美國競爭對手DoorDash今年6月進入日本。DoorDash在斥巨資70億歐元(80億美元)收購自2020 年3月以來在日本運營的芬蘭平台Wolt,在這之後也積極擴張業務。中國網約車巨頭滴滴出行去年也在大阪推出外送服務,此後持續在8都道府縣擴張服務。

Foodpanda撤資,主要反映日本競爭激烈的外送市場,小型運營商較難以吸引客戶和招攬外送人員。在其他亞洲市場也可以看到類似的情況,美國、歐洲和亞洲各地外賣平台陷入激烈競爭的苦戰,但獲取客戶和司機的行銷成本削弱了獲利能力。

例如,在新加坡, Foodpanda、Deliveroo、星島本土超級應用程式Grab三方平台追逐外送市場。印尼市場為亞洲外送公司較量的場所,印尼本土企業Gojek的 GoFood和Grab的GrabFood為印尼兩大外送巨頭,但新加坡科技巨頭Sea過去一年迅速擴展印尼的ShopeeFood外送服務。

印尼、新加坡外送平台激烈廝殺

在Foodpanda宣布退出日本之前,亞洲地區的外送業整合已經在進行中。 7月,Gojek將大部分泰國業務(包括食品外送)出售給了馬來西亞的亞航。

根據新加坡諮詢公司 Momentum Works 的研究,2020年,Gojek在泰國外送市場的佔有率為7%,落後Grab的50%、Foodpanda的23%和Line的20%。

許多市場的食品外送業將繼續增長。例如,根據谷歌、淡馬錫控股和貝恩公司11月發布的一份報告,預測東南亞食品外送業的商品總價值將從2021年的120億美元增加到 2025年的230億美元,5年增幅將高達91.7%。

ICT Research and Consulting 的報告顯示,從2020年到2023 年,日本食品外送市場規模將增長38%,達到 6820億日圓(59 億美元或1651億元台幣)。

從2020年到2023 年,日本食品外送市場將增長38%

但Foodpanda 退出日本,表明不是所有業者一定會從這種增長趨勢受益。Momentum Works執行長李江乾告訴《日經亞洲》:「外賣平台最終是一個利潤率相對較低的業務,需要創造巨大的外賣數量和密度才能獲利利。」

不斷變化的監管環境也可能影響收益,促使運營商重新考慮增長模式。例如,8月,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對外送員工的低工資表示擔憂,呼籲加強保障,這將導致平台經營者提高員工福利費用。

在一些西方司法管轄區,已經有官方要求外送平台公司將外送員視為正式員工,而非臨時約聘雇員。臨時約聘的方法有助於運營商降低成本,但提供給外送員的保障變得較少。

隨著亞洲各地外送平台的競爭愈演愈烈,許多運營商正在擴展到雜貨配送和其他按需送貨服務。

各家外送平台拓展雜貨配送服務

在退出日本後,Foodpanda表示將在其他市場擴展「快速商務」雜貨配送服務。「我們在亞洲地區、不同市場、增長領域和新的垂直領域不斷尋找新的增長機會,主要是在快速商務領域。」Foodpanda 代表說。

Grab 也在擴大GrabMart 雜貨配送業務,本月早些時候宣布收購一家馬來西亞連鎖超市,這將有助於發展其雜貨配送業務。

Foodpanda 計劃在2022年第一季出售旗下日本業務。該公司表示,撤資是一個「非常艱難的決定」。但該地區的食品外送業可能出現更多出售和收購資產的交易。

「我的觀察是,在幾個市場中,有兩個以上大型食品外送平台,新興的按需外送雜貨初創公司就更多了,從中期來看,市場有更多競爭對手,他們就更難賺錢。」Foodpanda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