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撒66兆日圓債券救經濟 日本「金字塔」即將崩潰

國際

本文作者為:伊藤隆敏,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國際公共事務學院教授、東京政策研究大學院大學(GRIPS)資深教授,曾任前日本財政大臣特別顧問。

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日本公債不斷增加,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資料,先進經濟體的公債佔GDP比率從2007年70%上升至2020年124%,不過對公債攀升恐致未來爆發金融危機的擔憂已經和緩,這一部分是因為長期以來,政府債券收益率一直相當低。

儘管債券收益率早在1990年代就開始降低,2008、2020年經濟衰退時,量化寬鬆(QE)政策更將債券收益率一直維持在低點。這段期間很少有人質疑以財政支出「大撒幣」減輕經濟衰退是否合理,提倡「現代貨幣理論」(Modern Monetary Theory,下簡稱MMT)的人更是進一步推展這項邏輯。

日本大發66兆日圓債券

MMT支持者主張,只要債務是以本國貨幣結算,就沒有理由擔憂財政危機會爆發,因為債務違約不會發生。因此若要撤銷財政刺激政策,應採取漸進模式。同時,新發行的公債可用於資助基礎建設投資、收入補助計畫和議程上其他項目,只要通貨膨脹率低於中央銀行目標(基本上在2%左右)。

MMT的擁護者以日本為例證明他們的論點。儘管日本的債務佔GDP比率(包含中央及地方政府)超過250%──相較之下美國僅160%──疫情期間,日本的10年期政府債券收益率一直維持在0%左右,20年來日本平均通膨率也幾乎不超過0%。每年新發行的債券和攀升的債務水準,尚未對借款成本造成任何顯著影響。

然而其他國家群起模仿日本之前,他們應該銘記在心,日本政府債券是直接或間接透過金融機構和央行以日圓發行,持有者幾乎都是日本公民。這讓日本與美國不同,後者的國債是由全世界的投資者持有。

一些日本政治人物相信,日本應被譽為MMT典範。日本國會12月通過一項追加預算,在原本的44兆日圓債券之外,再發行22兆日圓(約1920億美元)新債券。也就是說,本財政年度共發行66兆日圓債券,在GDP佔比達12%左右。而追加預算裡,其中一項爭議性支出就是廣發10萬日圓給所有18歲(含)以下日本公民。

「大撒幣」變成父債子還?

有一件事MMT支持者倒是對的,那就是日本政府不需要也不應該拖欠債務。就算沒有買家,日本銀行(BoJ)也能透過現金注資繼續購買新債券和展期債券。這可能導致高通膨,但MMT支持者會說如果(或當)通膨超過2%,就可以停發債券。

問題是在那之前,恐怕就已太遲了。總債務變得如此龐大,政府必須立刻採取大規模「財政重整」(fiscal consolidation)以贖回現行到期債券。通膨率達到2%時突然停止發行債券,可能導致急遽經濟衰退。另一個唯一選項是日本銀行繼續買下債務,然而這會使通膨繼續居高不下──如果不是惡性通膨的話。

再者就算能避免違約,也不代表在危機最艱困的時刻過去後,繼續發行債券就能增進社會福祉。現金「大撒幣」(如同日本國會剛批准的計畫)和其他政策嘉惠了當前世代,然而終要贖回債券的稅務負擔,將落到未來的納稅人身上──他們許多人甚至都還沒出生。就算現有債券無限展期,為債券融通的目前消費支付的利息,也會成為未來世代的負擔。

MMT的有效性,一部份取決於預計的實際人均增長(經通膨調整)。如果人口繼續成長,未來世代又比當前世代要來得富裕,那麼目前發行的債券帶來的「負擔」確實不會太大。這種情況下,為刺激消費發行的債券作用類似隨收隨付制(pay-as-you-go,下簡稱PAYGO)的退休金制度。只要經濟成長速度快於利率負擔,PAYGO確實是一項明智的做法,因為每個世代都能將負擔轉移給下一個世代,如此無限轉移下去。

分配正義不是從子孫身上淘金

如同龐氏騙局(Ponzi scheme),只要金字塔的基底繼續擴大,一切就能持續下去。接下來數十年,美國政府或許仍有能力持續增加債務並維持其PAYGO社福制度,然而日本無法享受這種餘裕。2008年後日本人口呈現萎縮(其勞動人口更早在1998年就開始縮水),人均收入也已經停滯30年。日本的「金字塔」即將崩潰。

日本選民和政治人物不能再把發行新債券、展期債券帶來的現金當作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如果選民希望落實收入再分配,他們必須接受發放現金的財源是來自今日的富裕階層(其中許多是老年人),而不是從未來子孫身上淘金。如果社會福利因過度樂觀的預測而變得太過慷慨,政府必須收回不必要的補助。

另一方面,如果財政刺激是必要的,必須更明智地將支出用於提升未來經濟成長,例如增加對人力資源和創新的投資。然而,一味支持MMT及其相關政策,是日本現在最不需要的東西。既然經濟危機最嚴峻的時刻已經過去,日本領導人最好開始考慮日本的巨額債務。

© Project Syndicate

註:本文是由《信傳媒》洪培英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