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駕有4成是累犯》台灣是喝酒天堂 但酒精帶來的全體經濟損失恐有500多億...

政府政策

高雄市2021年12月26日發生一起酒駕肇事案件,38歲黃姓駕駛酒駕撞上正在過馬路的一家四口,造成一死三傷的悲劇,這已是黃男第三度酒駕肇事。12月28日凌晨,藝人宋少卿第5度酒駕被逮,訊後3萬元交保。總統府前發言人丁允恭7月也在高雄酒駕撞傷女騎士,遭罷免的前立委陳柏惟也曾酒駕肇逃。

雖高雄市市長陳其邁29日邀集高雄地方檢察署、橋頭地方檢察署,與市府警察局、法制局、交通局等相關局處,共同研議配套措施,並表示震怒且強調酒駕零容忍。不過對此,民眾黨立委蔡壁如在臉書上發文表示,「我要問,這已經是第幾次因為酒駕而震怒?震怒之後呢?」

蔡壁如指出,根據交通部近10年的統計,酒駕的累犯比率為37-38%,「其間立法院一再修法,但仍舊有將近4成的累犯!而被檢測出越多酒駕次數的行為人,患有酒癮問題的比例就越高;當行為人酒駕已達4次以上,其確診為酒癮者的比例更高達88.2%。」

過量飲酒不只對自身健康早成風險,更會危害到他人的生命安全,如何判斷已經酒精成癮?酒精成癮的症狀、併發症有哪些?有哪些具體方式能戒酒?司法系統又該如何加強改進?

(更多酒駕相關新聞:酒駕事故頻傳》朝野力挺提高刑責、納酒癮治療 蔡壁如諷應以地制法精神推動

酒精成癮會帶來哪些併發症?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成癮防治科主任黃名琪,接受《信傳媒》電訪時先解釋,酒精帶來身體的併發症不只有精神部分,「大部分來醫院都是身體有狀況,最常見的就是外傷,可能因為跌倒、步態不穩、頭暈目眩、重心維持出現問題,還有視力變弱、鼻子、皮膚、頭頸癌等等,台灣的頭頸癌大概是全世界第一名。」

黃名琪表示,酒精造成身體的影響還包括心臟、胃腸、肝臟、胰臟疾病,以及腎臟、泌尿道、神經系統疾病,幾乎全部都有影響。她解釋,因為酒精是一個很小的分子,進入細胞非常容易,「任何細胞都很容易吸收這個分子,所以只要進入身體都可能會有病變,最主要還會造成肺部功能的敗壞。所以像Covid-19重症的病人,如果本來就有喝酒習慣,預後可能都會比較差。」

問到這些年酒癮人數有增加或減少的趨勢嗎?

投入成癮防治20多年的黃名琪表示並沒有,但有年輕化的趨勢,「這10年來開始有越來越多30歲上下的年輕人來看,這是好現象,以前通常開始來治療的都是40歲上下,但世界上先進國家的資料或論文顯示,能在30歲左右就來治療是最好的黃金時期,因為40歲已經比較末期了,不論是身體狀況或是調整習慣,都比較困難一些。

她進一步解釋,一般人常提到的習慣,「其實所有行為都是由腦部控制,會發生酒癮其實是中腦成癮中樞系統壞掉,放越久壞得更嚴重,所以習慣、思想、控制都是腦部在管理。」

是否是年輕人越來越多有病識感?

「對,另一個是現在藥物的可得性也比較好。」黃名琪提到,特別是這2、3年來成癮學會跟衛福部的努力,讓藥物陸續到位,「我們醫院現在用的藥跟全世界先進國家用藥一模一樣,目前我們醫院在戒酒藥物上有3種,各有不同適合的群眾,要先確認每個人的肝功能、腎功能、平常行為的型態,再給予醫療共享決策下的決定。」

醫嘆:台灣是喝酒天堂,全民都在推廣喝酒

問到酒癮發作該怎麼辦?

黃名琪表示,「酒癮沒有發作這件事,一酒癮就是酒癮了。」她解釋,就像近視也沒有發作的問題,一旦近視就是近視了。「酒癮的特色是煞車系統壞掉,一喝酒之後油門煞車系統失靈。煞車系統包含兩大部分,第一個就是對於酒量的控制常會超過本來的預期,比如說會追酒;第二個常見的特色是,失去對自己情緒和行為能力上的控制。」

她進一步指出,酒癮者中遺傳的成因約佔5-6成,「精神疾病大部分還是有家族遺傳性的問題,但還有4-5成是來自後天,後天部分環境影響最大,比如環境對喝酒這件事情的態度,像是酒精的可得性、價格是否便宜、大家是否容許喝酒是一個可接受的行為。台灣似乎是一個喝酒的天堂,全民似乎都在推廣喝酒,從便利商店、大賣場到賣酒的地方都是。

黃名琪也提到,台灣菸害防治問題逐年都在進步,「主要就是在可得性部分的控制,但酒精這些年來越來越嚴重,甚至可以看到今年新冠疫情之後,大家用酒精越來越多,但菸沒有。我們整個社區和民眾、跨社會文化、環境的部分是非常推動喝酒的。」

(更多菸害防制相關新聞:菸害防制法14年未修》若開放電子煙、加熱菸 對13到24歲年輕人影響最大

她也認為,社會現在對酒駕個案無法原諒容忍,「但事實上是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喝酒環境,再完全把責任歸咎到個人身上,所有的悲劇都不會只有個人造成的。就像一個教育系統有些孩子永遠都沒辦法得到良好的教育,這是孩子自己的問題嗎?也不是。當我們把焦點都放在個人的時候,等於政府部門就不會去管那麼多了。」

「酒精帶來的全體經濟總損失恐有500多億...」

但大環境似乎很難控制,對於酒駕還有哪些具體成效的改善方式?

「因為環境畢竟是環境,我們大部分的人也不會讓自己完全受到環境影響,只能說環境增加風險,但增加風險不代表等於。」黃名琪認為可從兩大方向改善。

「第一個是如果有家族遺傳的人,要特別留意自身的喝酒型態。第二是大環境要推行酒害防制法,就像菸害防制法一樣,國內其實在2011年曾推出,但我們都在原地踏步,政府單位完全沒在碰,酒商的利益團體其實影響很大。」黃名琪無奈指出,酒商表示自己一年為台灣帶來250多億的稅收,「但不要忘記,酒精帶來的全體經濟總損失是包括人體健康、健保的支出、傷亡問題,可能有500多億。」

黃名琪也提到,酒癮因為是生病的一種不算犯罪,沒辦法強制就醫。「譬如我今天得到中風,也沒有人可以逼我去治療,像Covid-19因為有法定傳染病的規定,就必須強制,但大部分的疾病是沒有強制治療的。」

酒精帶來的全體經濟總損失包括人體健康、健保的支出、傷亡問題,可能高達500多億。(圖片來源/YYandL@photoAC)

應力推「酒害防制法」 地檢署配合讓個案到院治療

對於司法系統酒駕個案、酒駕防制要如何再加強?

黃名琪表示,過去6年來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跟台北地檢署有一個合作計畫,即地檢署若有接到酒駕個案,北市聯醫有開通路徑讓個案可以轉到醫院治療,「但要病人願意,因為這個不能強制,不過效果很不錯,應該繼續廣開這個通路。」

但變成全國來推行是否很困難?黃名琪認為是有辦法的,「不過地檢署要有一些配套,只是檢察官或書記官這樣做必須付出非常多行政成本,因為轉一個個案來治療還要追蹤、文件往返、押案...行政成本很高。」民眾黨在29日直播中也指出,北市聯醫對酒駕者進行相關治療,促使酒駕者一年後再犯率從18%降為6.85%,兩年後降為11.8%,蔡壁如認為醫療介入具一定成效,建議應納入相關修法,讓酒駕者徹底脫離對酒精的依賴。

黃名琪強調,應全力推動「酒害防制法」,讓全民對於飲酒文化有一些覺醒跟警惕,不要再一直推廣喝酒。她也提到,酒駕不是酒癮者的專利,「很多酒癮者其實是不酒駕的,很多還沒到酒癮的問題性飲酒者風險更大,因為他們更會忽略自己喝酒帶來的問題,酒癮者反而比較不會這麼衝動。」她表示,酒癮者不見得會酒駕,應讓適當的個案從地檢署或司法系統轉到醫院做評估有相對應的治療,「這是我覺得可以在酒害防制法大傘下面可以執行的。」

「4個問題」自我檢測是否有酒精成癮

至於民眾或身旁家人朋友,要如何先自我判斷是否已經有酒精成癮的問題?黃名琪表示,民眾可以用一個量表很快自我篩檢,酒癮早期篩檢的CAGE(Cut down,Annoyance,Guilt,Eye opener)問卷,題目只有4題,包括:

1. 你曾經不想喝太多,後來卻無法控制而喝酒過量嗎?

□是 □否

2. 家人或朋友為你好而勸你少喝一點酒嗎?

□是 □否

3. 對於喝酒這件事,你會覺得不好或感到愧疚嗎?

□是 □否

4. 你曾經早上一起床尚未進食之前,就要喝一杯才覺得比較舒服穩定?

□是 □否

若以上4個問題,有一題為「是」,請接續酒精使用疾患確認檢測(Alcohol Use Disorder Identification Test, AUDIT)。

黃名琪表示,因為臨床診斷很複雜,有11個診斷準則,民眾可能不太能了解,可以先透過自我篩檢評估,若發現有酒精成癮問題,應立即尋求醫療專業幫助。

信傳媒提醒您,飲酒過量,有害(礙)健康,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