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持續惡化恐截肢?藥師:出現「7症狀」建議就醫檢查

醫療保健

「糖尿病足」起因於長期血糖控制不佳,所引起之下肢病變,是糖尿病常見的慢性併發症之一,但患者常常在進行飲食控制及藥物治療血糖時,忽略了對足部的保養和護理。一旦糖尿病患者的足部傷口受到感染且持續惡化,可能演變成潰瘍與壞死,嚴重者甚至必須截肢,千萬不可輕忽!

為什麼會有糖尿病足?

1. 神經病變

糖尿病會引起感覺神經、運動神經及自主神經的損傷,使患者對溫度、痛、震動等觸覺日漸遲鈍,不易察覺足部的紅腫與傷口,進而導致感染及潰瘍。

2. 血管病變

自主神經病變會影響末稍神經控制血液供應的功能,逐漸造成組織相對性缺血,再加上患者下肢血管動脈粥狀硬化,使足部的脈搏變弱、血液供應減少,缺血的足部組織更易形成微小的傷口,使病原菌更易深入皮膚而造成感染。

3. 感染與潰瘍

血管病變導致組織缺氧,且體內高血糖提供細菌繁殖的大好環境,再加上糖尿病患者白血球功能不佳,所以當足部皮膚受損、細菌侵襲,則感染狀況更易擴展、傷口更難癒合。若感染情況嚴重深及骨頭、引發骨髓炎、甚至敗血症,可能須考慮截肢。

糖尿病足有什麼臨床症狀?

為了預防或早期篩檢出糖尿病足,糖尿病患者若有以下症狀,建議進一步就醫檢查:

1. 皮膚容易乾裂、搔癢(尤其在腳跟周圍)

2. 足部皮膚出現異常的顏色、發熱與脹痛

3. 不尋常或持續性的腳臭問題

4. 足部出現雞眼或許多老繭

5. 香港腳、灰指甲、甲溝炎(俗稱凍甲)

6. 足部出現開放性傷口(或稱潰瘍,也就是不會癒合的傷口)

7. 腳趾外觀出現變形

 如何避免發生?

<日常足部護理原則>

1. 按時用藥,控制血糖;規律測量血糖。

2. 每天用溫水和中性肥皂清潔足部

3. 可使用乳液塗抹足部(但注意趾縫間不要塗抹,保持趾縫間的清潔乾燥)

4. 每天檢查足部是否有傷口、水泡、紅腫、龜裂、雞眼等(如視力不佳,可請親友協助)

5. 不要泡熱水;避免使用熱水袋、電毯、電暖爐,以免燙傷。

6. 穿著合適的鞋襪:

(1)選擇軟皮、合腳、透氣、舒適、低跟鞋。

(2)每天檢查鞋子是否有裂縫、鞋內是否有異物。

(3)每天換上乾淨、柔軟、吸汗的襪子,不可太緊或太鬆、不可有破洞。

(4)無論室內或室外,都不可赤腳走路;外出時不要穿拖鞋或涼鞋,避免受傷。

(5)初次穿新鞋,不要穿太久。

7. 以「平剪」方式修剪腳趾甲,不要修圓、兩側不要剪得過深過短。

8. 不要兩腿交叉或盤坐

9. 戒菸(吸菸是血管傷害的風險因子之一)

10. 糖尿病友應每年至少接受一次專業醫護人員的足部檢查。

<足部傷口照護原則>

1. 若足部出現雞眼、厚繭、水泡、指甲向內長或有傷口且癒合太慢,需尋求醫師協助,勿自行修剪、切削或進行其他處理。

2. 請勿自行購買未經醫護人員指示的藥草、藥粉或藥膏來塗抹傷口。

3. 抬高患肢(高於心臟),可幫助血液循環,避免腫脹。

4. 每天觀察傷口的變化情形,如有下列情形應立即就醫:

(1)傷口四周紅、腫、熱、痛。

(2)傷口範圍有擴大情形。

(3)末稍腳趾的顏色改變

(4)傷口分泌物增加且有惡臭味或不正常顏色

5. 患者需按時回診,由醫師評估傷口癒合情形。

糖尿病患者到了晚期常會出現許多併發症,因糖尿病足而必須截肢更是讓人感到萬分不捨。在診斷糖尿病初期請務必認知到控制的重要性、與醫療人員一同學習各種自我照護的技巧,才能讓自己與關心的親友們共渡長久的美好時光。

原文作者為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藥劑部藥師 黃靖蓉,本文轉載自《北醫附醫健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