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形容不倫不類事物的四不像…古代指的是這個「動物」

書摘

「四不像」這個俗語用來比喻不倫不類的事物,不過在古代,「四不像」最早是一種動物的名字,這種動物就是麋鹿。麋鹿是中國特有的動物種類,因為長得頭似鹿,蹄似牛,尾似驢,頸似駱駝,合起來一看又誰都不像,故稱「四不像」。

麋鹿的故鄉是中國

麋鹿的活動範圍在黃河流域一帶,黃河流域同時也是人類繁衍之地,因為人類的大肆捕捉,野生的麋鹿早就滅絕了。值得慶幸的是,周代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在皇家獵苑馴養野生的麋鹿,一代一代綿延不絕,一直到清朝乾隆年間,北京南海子的皇家獵苑裡還遺存有兩百多頭。

1865年,法國博物學家阿爾芒.戴維德(Armand David)神父在北京考察時發現了這種奇特的動物,世人才第一次從學術角度知道麋鹿。此後,麋鹿開始輸往國外。1894年,永定河洪水氾濫,沖垮了南苑的圍牆,四處逃散的麋鹿成了饑民果腹的口中之物。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剩餘的麋鹿全部被殺光。1985年,中國從英國迎回了二十頭年輕的麋鹿,放養在南海子,麋鹿終於回到了故鄉。

諸葛亮的扇子其實不是羽扇

古書中也稱麋鹿為「麈(ㄓㄨˇ)」,麈是麋鹿中個頭最大的駝鹿,是鹿群中的領頭鹿,鹿群遷徙的時候,都跟在麈的後面,隨著麈的尾巴轉動的方向行動。古人把麈尾巴上的毛剪下來製成扇子,用來驅趕蚊蠅,這種扇子稱作「毛扇」或者「麈尾」。魏晉南北朝的亂世,清談成風,「麈尾」也開始流行起來,名士們清談的時候,人人手執一把「麈尾」輕輕揮舞,煞是風雅,因此又稱清談為「麈談」。諸葛亮手中那把著名的扇子,其實既不是鵝毛扇,也不是羽扇,而是「麈尾」。

麋鹿在古代是神奇的動物,也是吉祥的動物,《封神榜》中姜太公騎的就是麋鹿。古人還把麋鹿分出了陰陽:麋屬陰,鹿屬陽;麋的角向後長,鹿的角向前長;麋在冬至這一天因為感受到陽氣,角開始脫落;鹿在夏至這一天因為感受到陰氣,角開始脫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