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建銘:兩岸監督條例絕不是現在台灣最重要法案

兩岸條例

三年前,國民黨立委張慶忠在立院以30秒偷渡完成「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簡稱服貿),黑箱審查引爆318太陽花學運,「反黑箱」成為全民最大共識,「先立法、再審查」(先把監督條例法制化,再審服貿)成為當時在野的民進黨以及學運領袖們達成的最大的公約數。

當年318學運引爆出來外溢能量,促成了白色力量台北市長柯文哲的當選,318精神領袖黃國昌所號召組成的時代力量也勢如破竹搶下之後立委選舉五席席次,民進黨在318之後的選舉連戰皆捷,拿下國會第一大黨,也在去年520取得執政權。

只有藍營在318之後大傷,之後不管是縣市長、立委、總統一路潰敗,兵敗如山倒,至今連黨主席要由誰來當,內部都還鬧得不可開交。

照理說,當年支持「先立法再審查」的民進黨已取得政權快滿一年,時代力量也是「先立法再審查」的積極擁護者,雙方理應趁著藍營內部紛亂之際,速速通過「兩岸監督條例」,但是現在「兩岸監督條例」連審兩天卻在立院動也不動,這中間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綠營打假球?

22、23日立院內政委員會排審審查監督條例,藍綠都發動甲級動員備戰,不過法案都還沒攤開,程序發言階段各黨已經吵成一團,最後還吵得不歡而散,藍批綠「打假球」、綠批藍「落跑、龜縮」,現場亂成一團。

時力黨團總召徐永明率先登記發言,他認為協議監督事涉廣泛,建議召委可以召開聯席審查,包含納入外交國防、經濟、司法法制等委員會,甚至召開全院的聯席審查。

「我們來面對吧」國民黨立委林為洲率性開場,他希望能夠速審監督條例,好應對未來與中國的合作。

這時候國親兩黨立委開始點名民進黨「打假球」,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也回擊曾銘宗「見縫插針」,柯除了認為曾銘宗是故意製造「大綠小綠」之爭外,他也不諱言「監督條例絕對不是現在台灣最重要、最緊急的法案。」

藍營見縫插針?

事實上,國會各黨團都有提出監督條例的對案,先不談內容,光從名稱來看,就不太一樣。

民進黨版是「兩岸訂定協議監督條例草案」,藍營立委提出的是「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協議簽署監督條例草案」,而時代力量是「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協議處理條例草案」。

只是民進黨在2014年在野時提出的版本是「台灣與中國締結協議處理條例」,現在成為執政黨,立院黨團提出的版本名改成「兩岸訂定協議監督條例草案」,刻意避開了敏感字眼,民進黨在執政前後怎麼面對台灣與中國關係?對照前後兩次提出的「監督條例」版本,明眼人已經可以看出其中的變化。

國會殿堂如兒戲

陸委會主委張小月受訪時提到,「我們兩岸關係的界定就是兩岸關係」,監督條例主要是討論未來兩岸簽署協議時,應該遵循的準則,陸委會這樣的說法,等於間接反對時力版的法條名稱。

雖然張小月隨後強調,兩岸監督條例是重要法案,希望立院盡早通過兩岸監督條例,不過隨著立委們吵吵鬧鬧過了一個上午,張小月一直苦等到下午,兩岸監督條例仍是一條都沒有審到。

三年前,大家都說不要黑箱,所以促成先有「兩岸監督條例」再談服貿的共識,現在不管藍營是為了要儘速通過服貿才決定開啟監督條例的審查,或是綠營認為不急還不是時候,在22、23兩天國會議場上,我們看到的是「監督條例法制化」仍遙遙無期,繞了一圈又回到原點,這到底是國會本來兒戲一場,還是民眾太傻太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