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光工務所 老屋新生共享創意 有家的味道

地方建築

它串連工作與生活,二樓書櫃是大人上班取材的靈感角落,也是小孩在下班後攀爬遊戲的祕密基地。它穿透屋內室外,兩面敞開的大片落地窗,樂於邀請鄰里親近一樓場域。繼光工務所,坐落中區四分之三世紀的老屋,因為人的情味再次溫暖如家。

榮獲2018年ADA特別獎的繼光工務所,將頹敗四分之三世紀的中區老屋,華麗轉身為保有老派氛圍的複合式空間。負責改造工程,賴人碩建築師事務所合夥人吳建志表示,老屋在1947年原是帆布工廠,70年代成了中部小型工廠典型,結合一樓工廠、二樓住家、後巷是商店的型態。隨著居住者搬遷後,加上二樓屋頂塌陷滲水,如中區大多老屋一般長期閒置。

繼光工務所將頹敗的中區老屋,改造為人與社區共享的美好空間。

老屋新創意 串連工作與生活場域

「對我們來說,建築物的殘破不是問題,反而是一個機會,將它改造成適合工作與生活的場所,是一項有趣又吸引人的挑戰。」吳建志說,原本位於大墩十三街上的建築師事務所,因為空間限制無法讓工作團隊更能彼此關照,透過中城再生文化協會蘇睿弼老師的牽線,找到了繼光工務所的現址老屋。

位於繼光街後巷的地段,沒有前巷的鬧區喧嘩,而是面對寧靜巷弄與大片停車場,先天條件讓即將進駐的建築團隊很中意。而整修頹敗老屋要耗費近千萬元,取得屋主承租10年的合約與修建認同,正是支持賴人碩建築師事務團隊進駐老屋的關鍵。

不規則的弧形桌蜿蜒伸展,匯聚5個建築事務所、20多名的建築設計工作者,沒有屏障地共享創意空間。

繼光工務所35坪的空間,保留了原屋的架構,以白色調和木材質保留老屋的溫暖氛圍,新的鐵花窗櫺則延續舊時代的美感。「從過去的『家庭即工廠』,到老城區需要修復整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都在改造空間中體現。」吳建志表示,以沒有手扶設計的木質樓梯連接一二樓,刻意設在整個空間的中央位置,就是希望每個同仁到二樓上班或下樓用餐都能彼此關照,是工作環境也有家的情境,不致疏離,更有溫度。

一樓空間分為二區,一半是有個開放式廚房的餐廚空間,目前有「旬食」甜點工作坊進駐,提供客製化手作和洋菓子之外,也提供和菓子、日式料理、西式料理的小班實作課程,同時也能提小型聚會,也是工務所同仁平時放鬆聊天和用餐的空間。另一半空間則是彈性使用的展演場地,日前工務所便與逢甲大學合作開辦系列講座。到了休假日,一樓也成為同事家屬間聯誼、孩子們嬉戲的最佳場域。尤其是只有三兩車輛的停車場,大片空地就是孩子跑跳放電的好地方,而家長在室內也能就近關照,這份悠閒在城市生活格外難能。

二樓書櫃是大人的靈感角落,下班後則是孩子遊戲的秘密基地。

5個建築事務所共享共榮 激盪進步的動能二樓則是開放式的工作區域,由三個不規則的弧形桌組成,蜿蜒伸展在長形的辦公空間。匯聚5個建築事務所、20多名的建築設計工作者,其中約有10名開業建築師的共享空間,沒有特別的隔屏,期待藉由流動的空間,帶動自由的思緒。吳建志認為,雖是同業,大家沒有競爭的問題,反而因為空間共享,更樂於分享設計理念和設計資源,「每個人都有各自專長的強項。在工務所彼此學習、相互成長、協同合作,更能砥礪精進」。

地板是磨石鋪面,加上大量的落地窗,讓一樓可以完全開放,就像街道的騎樓一般,社區鄰居或朋友經過,可以隨時進來喝杯咖啡,閒話家常。「把房子打開,發揮最彈性的空間可能」繼光工務所打開的不只是房子,也是打開了中區老屋新生的理想示範,期待未來有不同產業共享老城區,注入新活水。

本文轉載自《漾台中》。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