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司法部「中國行動」因陳剛案慘遭打臉 拜登還會繼續「川規拜隨」?

國際

20日美國聯邦檢察官羅林斯(Rachael Rollins)宣布,放棄起訴麻省理工學院(MIT)機械工程教授陳剛,外界解讀這是對司法部「中國行動」(China Initiative)計畫的一記重擊。

「中國行動」是於2018年前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任內展開,旨在防堵中國竊取美國技術、智慧財產權(IP)等間諜行為,可視為具體反制中國「千人計畫」衍生的某些不法行為。

然而,MIT、史丹佛大學等美國最高學府的學者聯合反對「中國行動」,他們指該計畫聚焦「學術誠信違規」而非真正重大的「間諜罪」,不僅失去初衷,也在校園製造恐懼,使中國學者和學生人心惶惶。

(更多相關新聞:拜登上台1週年》中國政策「川規拜隨」 北京未軟化恐衝擊民主黨期中選舉

MIT力挺,中研院院士陳剛獲撤案

2021年1月14日陳剛遭到逮捕,他被控2017年向美國能源部申請270萬美元研究經費時,隱瞞自己與中國官方機構的關係,以及電匯詐欺、未申報一個存有1萬多美元的中國銀行帳戶。

然而,《紐約時報》報導,能源部官員告訴檢察官,陳剛的行為不會影響能源部撥款,他其實也沒有義務揭露自己與7個中國機構的關係,檢方因此失去辦案基礎。

根據《紐時》,陳剛是中國政府第四海外專家顧問、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審查專家、中國國家留學基金會顧問。

陳剛否認所有指控,MIT校方也力挺他,在陳剛被捕後一直給予他帶薪休假,25名MIT前現任教師也發表聯合聲明聲援陳剛。

小百科:

58歲的陳剛是知名華裔科學家,專精奈米傳熱與能源技術。陳剛1993年獲得加州大學柏克萊機械博士學位,先後在杜克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任教,2000年成為美國公民,2001年起於MIT任職,曾是該校「帕帕拉多微型/奈米工程實驗室」(Pappalardo Micro/Nano Engineering Laboratory)負責人。2010年陳剛榮膺美國國家工程學院(NAE)院士,2014年被選為我國中研院院士。

陳剛一案使美國司法部顏面無光,但他不是唯一被撤案的人,《紐時》指出此前司法部的「中國行動」至少已陸續撤銷8案。

9成被起訴者是中國裔

陳剛的勝利,想必會讓終止「中國行動」的呼聲更大。美國學術界譴責,該計畫一方面將重罪「間諜罪」和相對輕微得多的「學術違規」混為一談,一方面執法時高度針對中國裔人士,甚至有種族歸納(racial profiling)之虞。

2021年12月MIT研究指出,拜登上台後「中國行動」趨緩但並未終止。該研究發現,2021年77案中僅四分之一案有人遭到定罪,直接涉及國安或商業間諜行為的案子不多,大部分是事關「學術誠信」的違規問題。此外,9成被起訴者是中國裔人士。

MIT研究批評,到底何種行為會被「中國行動」鎖定,司法部並無明確定義。

2021年9月,史丹佛大學也和亞利桑那大學合作評估「中國行動」成效,發現截至同年9月有12件起訴大學教師或研究員的案子,僅4案遭到定罪,且如MIT所說,大部分都是涉及「申請美國官方出資的研究經費時,未如實揭露自己與中國大學或至府單位的關係」等詐欺行為。

同月,177名史丹佛大學教師發表公開聲明,請求司法布終止「中國行動」。

曾抓出參與「千人計畫」的哈佛大學教授

當初負責逮捕陳剛的前聯邦檢察官雷林(Andrew E. Lelling),12月在社群平台領英(LinkedIn)發文批評「中國行動」已經「嚴重失焦」,並承認該計畫在校園製造恐懼氛圍。

不過,「中國行動」並非老是鬧烏龍,它確實曾協助揭發重大國安漏洞和IP竊盜案。

例如,哈佛大學前化學系主任李柏(Charles Lieber)就是因「中國行動」落馬。李柏參與「千人計畫」,涉嫌對當局做出不實陳述、報稅申報不實,2021年12月21日被判有罪。

(更多相關新聞:台灣究竟有72人?33人?7人?參加「千人計畫」 罰50萬就能防堵違法兼職?

此外,今(2022)年1月農業生技公司孟山都(Monsanto)前中國裔員工向海濤認罪,承認他為中國政府竊取孟山都商業機密;2021年4月,可口可樂公司前中國裔工程師尤曉蓉因竊取飲品包裝塗漆技術遭到判刑。

「中國行動」有缺失,不代表它想遏止的國安和商業隱憂就不存在。反對該計畫的人,包括MIT、史丹佛學者和雷林,往往是抨擊它「走鐘」而非否認其目的。因此,「中國行動」這次慘遭打臉,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是會繼續「川規拜隨」、改革或者乾脆直接放棄整個計畫,後續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