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防假消息成癮!對抗臉書精準投放 形同現代版「鴉片戰爭」

社群媒體

本文作者為:弗拉貝(Frantisek Vrabel) ,捷克分析公司「語義視野」(Semantic Visions)創辦人暨執行長,該公司蒐集並分析全球9成網路新聞內容,客戶包括美國國務院。

假消息之戰中,敵人可能很難鎖定。記者、政治人物、政府甚至阿公阿嬤都曾被指責散播網路錯誤資訊

雖然這些人不是完全無辜,真正的敵人其實更平凡。如同臉書(Facebook)吹哨者郝根(Frances Haugen)去(2021)年10月在美國參議院作證所言,正是社群媒體自己的演算法,讓假消息唾手可得

捷克人的假消息接觸量是美國25倍

2004年問世以來,臉書從學生的社交網絡搖身一變成為一隻監控怪獸,破壞全球的社會團結和民主。臉書大肆收集用戶數據,包括體重、懷孕狀態等私密資訊,以繪製使用者的「社交DNA」。然後,臉書把這些資訊賣給任何──從洗髮精製造商到俄羅斯中國情報機構──想要「精準投放29億臉書用戶的人

在全球,臉書被用來散播對民主制度的不信任。臉書的演算法也暴力更容易在現實世界成真,從緬甸種族屠殺,到恐怖組織在南美、西非和中東招募新血。2021年1月6日美國國會暴動前夕,前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推動的有關2020年總統大選出現選舉舞弊的謊言充斥臉書。同時在歐洲,臉書讓白俄羅斯強人魯卡申柯(Alexander Lukashenko)得以把移民當作武器對抗歐盟。

而在捷克,多虧臉書帶有惡意的程式碼,來自俄羅斯的假消息淹沒了捷克的網路空間。我的公司「語義視野」做了一項分析,發現平均而言,捷克民眾接觸到的新冠疫苗假消息是美國民眾的25倍。這個情況那麼令人憂心,政府作為卻如此無能,捷克民眾只好仰賴公民團體,例如「捷克精靈」(Czech Elves)等志工去監督、對抗假消息的影響力。

盡力降低臉書對民主的威脅,截至目前為止這一嘗試是慘敗。在捷克,臉書和《法新社》(AFP)締結夥伴關係以辨識有害內容,但只有一名兼職人員負責這項工作,甚至每個月只能駁回10則可疑貼文,這在假消息茫茫大海中,不過是杯水車薪。《華爾街日報》(WSJ)2021年10月刊出的〈臉書檔案〉(The Facebook files),證實只對「3-5%仇恨言論」採取行動。

精準投放是數位版「鴉片戰爭」

臉書讓用戶可以選擇取消客製化及政治廣告,但這不過徒具象徵意義。「數位權利評比」(Ranking Digital Rights)等組織呼籲臉書將停用廣告投放作為預設設定,但這是不夠的。深植臉書商業模式的精準投放,依賴人工智慧(AI)以吸引用戶注意、盡量提升互動率,還有阻礙批判性思考。

從很多方面而言,精準投放就是數位版的「鴉片戰爭」。美國國會透過立法積極保護民眾遠離類鴉片藥物,讓更多人能接受治療、教育和替代性藥物。要阻止世界上的假新聞和謊言成癮,立法者必須認清假訊息危機的本質,並採取類似打擊毒品的行動,而這可以從管制精準投放開始

問題在於除了臉書員工,外界沒有人知道其複雜的演算法到底是如何運作。要破解它,恐怕得花上數月甚至數年。這表示當局別無選擇,只能依靠臉書自己的人馬引領他們穿越迷霧。為了鼓勵這樣的合作成形,國會必須提供全面的民事、刑事豁免及經濟補償。

管制社群媒體的演算法看似複雜,但和其他已顯露端倪的數位危機比起來,已是相對容易實現的目標。「深偽技術」(Deepfake)──藉由AI大規模操弄影像和影片以影響輿論──在國會幾乎還沒有什麼討論。當立法者還在為傳統數位內容帶來的威脅苦惱時,深偽技術已對個人隱私、民主和國安構成更艱鉅的挑戰

同時,臉書變得愈來愈危險。《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最近一項調查發現,臉書透過其廣告平台,支付數百萬美元廣告費給點擊誘餌(clickbait)網頁的營運者,為假消息提供資金。而臉書執行長祖克伯(Mark Zuckerberg)計畫打造一個「匯聚實體、擴增及虛擬實境」的元宇宙(metaverse),應該讓各國政府感到害怕。想像一下,如果臉書獲准為數十億人打造一個新的沉浸式實境,不受管制的AI演算法可能造成什麼潛在傷害

祖克伯不能完全丟包給國會

祖克伯最近出席華府聽證會後,在一則聲明中重申一項他之前就提過的提議:管制我們。「我不認為私人企業應該自己做出所有決定」祖克伯在臉書寫道,「我們承諾把工作做得盡善盡美,但到了某種層級,評估、權衡社會公平的合法機構應是我們的民選國會」。

祖克伯是對的,國會確實有責任,但臉書同樣有責任採取行動。臉書可以向國會展示它製造了何種「社會不平等」,以及它是如何辦到的。臉書開放其演算法供外界檢視,並由它自己的專家提供指引之前,我們不可能打贏假消息這場仗,而全世界的民主會繼續受制於一個肆無忌憚、背叛變節的產業。

© Project Syndicate

註:本文是由《信傳媒》洪培英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