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遭中國貿易報復 5產業損失最慘重 台灣伸援手買蘭姆酒和設立投資基金

國際

立陶宛自從2021年11月18日正式設立台灣代表處以來,持續遭到北京貿易報復,中國聲稱,台灣代表處的名稱違反歐盟對一中政策的承諾,並加強對立陶宛的經貿報復。

隨後立陶宛出口商發現自己被排除在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之外,這是一場非官方的封鎖,但中國商品多半可以順利外銷到立陶宛,這種不公平現象引發歐盟要求當局調查中國是否違反世貿組織(WTO)規則。

立陶宛出口商被排除在中國市場之外

1月4日,立陶宛總統瑙塞達承認該國犯了一個錯誤,並且有損失,他透露該國與中國有望舉行峰會緩和局勢,還敦促外交部與歐盟夥伴協商。

但是20日,立陶宛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打臉總統說法,他宣布的降溫計畫是打算針對北京的秘密制裁行動,向WTO提出訴訟,對於中方要求更改台灣代表處名稱一事,外長堅定重申不會讓步。

立陶宛堅持不對中國屈膝,導致2021年12月,只有價值380萬美元的立陶宛商品進入中國港口,比2020年同期的4310萬美元和11月的4280萬美元暴跌91.2%和91.1%。

立陶宛對中國出口單月暴跌逾9成

立陶宛重要的產業完全被中國市場封殺,包括一年前出口最多的未鍛造銅鋅合金,以及另一個出口前5名的產品:杉木等木製品也全部被中國封鎖。

2020年12月,雷射儀器為立陶宛第二大出口商品,但是2021年12月雷射儀器的外銷金額額暴跌95%,只剩下308,418美元,檢測試劑的出口額也重挫98%,泥煤出口額大減92%。

去年12月,中國對立陶宛的出口額年比增長27.1%,依然欣欣向榮的發展。歐盟消息人士稱,北京繼續否認出面施壓商界,而是狡辯:中企自己決定不跟「攻擊中國主權」的國家購買商品。

12月中國對立陶宛的出口額增長27.1%

國際譴責中國霸凌小國立陶宛,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說,「只因為立陶宛擴大與台灣合作,中國就欺壓立陶宛,我們對這些行徑感到憂心,這不只影響到立陶宛,而會影響到全球每個國家,但各國有權決定自己的外交政策,並免於他國脅迫。」

正當立陶宛出口商斷炊,風雨飄搖時,啤酒商遭中國取消多筆訂單,台灣企業霸氣買下海上漂流的蘭姆酒,台灣政府更是宣布設立2億美元的投資立陶宛基金,體現台立兩國的患難見真情。

立陶宛有2萬多瓶蘭姆酒12月29日抵達寧波,卻被中國拒絕清關,海上漂流多日,獲台酒全部收購,這批酒近日抵達台灣被台酒重新包裝,首批6,000瓶自大年初一開賣,單瓶售價600元新台幣。

台灣不只買蘭姆酒,中國和立陶宛在台灣問題上攤牌,可能會帶給這個波羅的海小國意想不到的收穫:台灣幫忙投資微晶片製造。

台灣設立2億美元基金投資立陶宛

台灣政府6日宣布設立2億美元基金投資立陶宛。「這是台灣政府第一次設立這樣的投資基金,當我們評估投資立陶宛半導體產業的可能性時,我們會從整個歐盟市場的角度來考慮這個問題,因為那樣一來,投資會更可持續,會有利可圖。」台灣駐維爾紐斯代表處負責人黃鈞耀(Eric Huang)接受美國《Politico》網站訪問時說。

立陶宛如果能夠與台灣這樣半導體強國合作,肯定前景光明。

台積電2020年佔全球晶圓代工收入的54%,面臨多個外國政府要求來本國設廠的壓力。不過,到目前為止,台積電在評估這些邀約時非常謹慎,只有答應在戰略夥伴美國和日本設廠。

歐洲方面,在大流行期間,因短缺晶片受到嚴重打擊,德國的汽車和電子等產業感到特別痛苦。

台灣巧妙地打出經濟牌

但是台灣的投資立陶宛基金規模只有2億美元,而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建廠就耗資120億美元。一位歐盟委員會官員也對立陶宛經營半導體設施的能力表示懷疑,強調需要廉價電力和充足的供水。

黃鈞耀承認,任何一個歐盟國家都很難復制台灣的模式:台灣過去10年發展起來完整的晶片生產供應鏈。但個別國家應該在體制內發展自己的優勢,台灣已經承諾幫助立陶宛專注於特別受歡迎的領域:培訓人才。

「台灣巧妙地打出經濟牌,很明顯,台灣可以提供一些具體的工具,來加強歐洲半導體生態系統,這是一種經濟治國的概念。」巴黎蒙田研究所亞洲項目主任杜沙泰爾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