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論壇主席:股東資本主義已過氣 疫情催生「治理4.0」

ESG

本文作者為:史瓦布(Klaus Schwab)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主席暨創辦人,共同撰寫《偉大論述:為了一個更好的未來》(The Great Narrative: For a Better Future)。

2022 年,新冠肺炎及其引發的各種危機或許終將開始消退。但即使在最佳狀況下,一系列新挑戰已近在眼前──從氣候行動失敗到社會凝聚力削弱──解決這些問題需要領導者採用不同的治理(governance)模式。

政經菁英與治理體系失能

機構在良好治理下運行時,我們很少關注它們,這時它們不過是支持經濟以及幾乎社會秩序所有方面的無形基礎建設。而20世紀下半葉這樣「足夠好」的治理,實現了收入增長及社會和平。

然而,今日許多人對他們的領導人失去了信心。面對風險不斷提高、解決這些問題陷入集體失敗,我們開始尋找罪魁禍首。一些人指責無能的政治領袖,另一些人將矛頭指向企業執行長等「達佛斯人」(Davos Man,指每年在瑞士達佛斯參與世界經濟論壇的政經菁英),愈來愈多絕望的少數群體認為當前悲慘狀況的背後是菁英的陰謀

事實上,真相要來得更複雜。我們未能預見和管理全球風險──不僅是氣候變遷、不斷深化的社會分歧,還有傳染病再次出現、債務危機及技術監管不足──這個問題的核心,在於全球治理的未解問題。我們的機構及其領導階層,已不再符合我們的目標

我們總將歷史視為一系列地震般的大事件,但全球治理的惡化總體而言,是一個逐步侵蝕的過程。

新冠肺炎催生「治理4.0」

二戰結束後,治理1.0時代緊接著展開,公共及公司治理都以「 一人」單獨統治著稱,也就是所謂「強勢領袖」和「老闆」,無論是否經由選舉產生。這種領導方式能在特定社會中運作良好,例如一個資訊成本高昂、權力及管理階級運行相對順暢,而且技術和經濟進步幾乎惠及所有人的社會。

治理2.0模式於60年代末嶄露頭角,它既肯定物質財富居首要地位,也恰好遇上美國經濟學家傅利曼(Milton Friedman)的「股東資本主義」,以及全球金融化逐漸崛起。只對股東負責的新管理階層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並具有全球影響力。儘管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嚴重打擊治理2.0,其狹隘的願景依然盛行,直到2020年疫情爆發。

新冠肺炎毫不留情地衝擊社會和經濟之後,我們迎來了治理3.0。目前危機管理主導著決策過程,領導者聚焦於操作性思維,卻忽視了可能的意外後果。這種短期性試錯法,導致對疫情及其後續社經影響的管理雜亂無章。

當疫情終結,我們將需要一種新的治理模式。治理4.0一些基本原則有別於1.0、2.0和3.0,首先,它將以長期戰略思維取代今日的短期危機管理。治理4.0重點關注當前問題,例如疫情、社經危機、人們的心理健康,再加上採取行動應對氣候變遷,扭轉人類活動破壞生物多樣性及環境的局面,以及解決非自願移民等相關社會挑戰

ESG以環境和社會為核心

其次,治理4.0必須改掉過去盛行的那種視野狹隘、由上而下的作法。我們活在一個高度複雜、聯動的世界,而非一個沒有連續性的線性世界。這表示,社會中每位利害相關人的角色和責任都必須轉變。企業不能再忽視它對社會和環境的影響,政府也不能再表現得彷彿只有自己擁有一切的答案

第三,我們現在過於重視狹隘的經濟概念、短期的金融利益,這必須停止。相反地,無論是企業或政府,應置社會和自然於首要地位,使它們成為任何新治理體系的核心。金融和商業當然至關重要,但它們必須為社會和自然服務,而不是反過來。

世界已然改變,公共和公司治理也必須隨之改變。今日,第四次工業革命、氣候變遷等重大結構性轉變,正在破壞所有產業及權力中心。區塊鏈等技術正在以去中心化的自治實體,取代集中的階層組織。社會、經濟和數位不平等正在加劇。

目前,許多領導者還停留在治理2.0的股東資本主義心態中,一些社會依然偏好治理1.0的強人領導及結構,而只要新冠肺炎仍構成威脅,治理3.0的危機心態就將繼續主導董事會和內閣會議。

不過,許多領導人已經像拓荒者一樣展開思考和行動,迎接新的治理時代。他們當中包括推廣環境、社會和治理(ESG)指標的企業高層,以及打破界限的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及義大利總理德拉吉(Mario Draghi)等政治領袖。最重要的是,年輕人要求擁有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股東資本主義」已過時

那些仍訴諸以前治理手段的人,批評上述領導者偏離正道。但我們應該歡迎那些打前鋒的領袖,他們探索未知領域、超越自身狹隘利益,主張採取具體行動應對氣候變遷,還有解決社會不公。

今日,評估一項治理模式是否負責任、反應迅速,應衡量領導人對各利害關係人責任的重視及認同程度,而非針對股東。儘管這種利害關係人問責制還處於起步階段,但制定統一的評估標準,能判斷領導人是否更全面地審視自己的角色和責任。

21世紀將帶來許多前所未有的挑戰。如果我們希望,後代子孫回頭看我們的成就時,能像20世紀末我們回顧歷史時那樣滿意,我們的治理模式就必須進化。

© Project Syndicate

註:本文之中文翻譯由Project Syndicate提供,再經《信傳媒》洪培英編輯校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