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個月來第一檔中企在美IPO 滴滴下市風暴後 華爾街仍對中國不死心

中國企業

自12月30日起4周內,已有8家中國公司申請在紐約證交所(NYSE)首次公開上市新股(IPO),與之前6個月申請的數量一樣多。

由於跡象表明NYSE可能會出現新一輪中企IPO上市風潮,在中國滴滴打車風暴略為平息後,紐約證交所從2021年7月來,將出現第一家中企IPO。

美華國際IPO本周將定價並上市

根據NYSE線上IPO中心的數據,中國拋棄式醫療用品製造商美華國際醫療科技公司本周有望為IPO新股定價,最多將籌資5750萬美元,新股通常在定價後一天開始交易。

美華國際很快會有中國同伴了。

從去年12月30日至今年1月28日的4周內,總共有8家中國公司向美國證管會(SEC)提交IPO申請案,相關文件稱為「F-1s」。

該期間,包括美華國際在內,另外15家中國企業已向美國提交更新的IPO文件,其中一些中企已經上市,但正在尋求出售更多股票,當局要求他們重複登記程序。

在截至12月29日的6個月內,SEC僅收到8家中國企業首次提交IPO文件。

過去7個月未有一家中企在美國上市

去年6月滴滴全球44億美元災難性首次上市股票之後,北京屢次出手嚴打科技巨頭,加上美國監管機關多次警示中概股風險,中企也一度暫停申請赴美上市,不過最近這樣的情況已經出現改變。

紐約律師事務所 Ortoli Rosenstadt創辦人兼IPO顧問羅森斯塔特 (William Rosenstadt) 表示,太平洋兩岸都在努力建立有一定支持度和透明度的監管架構。

根據信息服務機構 Dealogic 編制的數據,自7月初以來,只有聯拓生物(一家大部分業務在中國、總部位於紐澤西州、被SEC視為開曼群島公司)的生技公司成功在美國完成上市。

12月24日,中國證監會公佈中企獲得海外上市許可的規則草案。

10多家中企趕在中國新規定生效前,申請美國上市

此後向美國SEC提交申請的中企表示,他們認為新規則只是草案,不適用任何公司,所以,10多家中企趕在中國證監會新規定正式生效之前,申請美國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8家首次申請在美上市的中企和大多數更新IPO文件的中企計畫籌措資金都少於美華國際,最少一家只有籌資100萬美元,比起滴滴打車在美IPO籌資44億美元,簡直是微不足道。

根據企業諮詢公司Kroll數據,在中企命運多舛的IPO道路上,去年有53 家中國公司赴美IPO,共籌集151億美元,平均每一家公司籌資2.85 億美元。

即使滴滴風暴狂襲,但2021年中企IPO集資的家數仍創新高,籌資金額創2014年以來最高紀錄。然而,1月21日,投資研究公司Renaissance Capital的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月12日,去年上市的中國公司股價平均比IPO發行價大跌53%。

去年上市中企股價平均比IPO發行價大跌53%

一些市場人士表示,如果美華國際順利募集資金,且上市後表現良好,這可能有助於恢復信心。

「美華國際等前幾家中企IPO籌資、訂價和上市後表現,為試金石,如果這幾家中企在首日上市後幾天交易量下降,美國將再次關閉中企IPO窗口。」加州的威廉姆斯資本顧問公司的威廉斯(David Williams)表示。

「這些中國企業應該更清楚說明監管機關的立場,他們是規模較小、風險較低的中企。」羅森施塔特指出。

其他人則認為,即使中國的小型IPO進展順利,較大規模的中國公司仍將保持觀望。

在滴滴打車受到處罰,去年12月宣布將從紐約下市後,美國律師事務所Morrison & Foerster 駐香港的合夥人 Marcia Elli預計較大型公司將等待中國證監會就中國公司赴海外IPO制度訂出新制度。

中國網信辦(CAC)去年已經劃定更明確的界限,宣布從周二開始,擁有超過100萬用戶數據的公司必須經過安全審查才能在境外上市。

這條一條規定時扼殺了許多中國線上服務公司在美國上市股票的希望,美華和其他大多數最近申請在美IPO的中企用戶似乎都沒有達到100 萬的門檻。

然而,1月18日申請赴美上市的中國全國性保險機構Henguang Holding可能會受到審查。

Henguang解釋,「我們不會受到網信辦的網路安全審查,因為我們目前在中國維護和處理的個人信息數據不太可能關係到國家安全。」

中國公司的另一個問題是,如果華盛頓監管機構連續3年無法審查中企的審計記錄,美國法律有權會強制它們從美國下市。美國眾議院上個月通過的一項法案將時間縮短至兩年,可能為明年的強制下市奠定基礎。

美華及其他小型中企表示,他們的審計會計師位於美國,並完全接受監管檢查,但美國律師事務所Morrison & Foerster的合夥人埃利斯質疑,鑑於北京禁止共享審計信息,這些中國公司是否能夠提供審計記錄供美國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