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發表Omicron次世代mRNA疫苗...值得期待嗎?施信如:還有3大困難需克服

新冠疫苗

全球新冠疫情持續延燒,世界各國也極力對抗變種病毒,並積極研發次世代疫苗。

中研院11日發表對抗Omicron病毒株的mRNA疫苗,以Omicron變異株為標的,領先全球發表mRNA次世代疫苗,其中針對Omicron變異株偽病毒測試產生的中和抗體濃度為原始株mRNA疫苗的37倍,並稱若作為第3劑使用,估計可以對抗目前所有的變異株。

世界衛生組織(WHO)去年11月26日宣布Omicron為新的重大變種病毒株,中研院院長廖俊智、生醫所研究員陶秘華、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吳漢忠共組團隊,從去年12月初展開Omicron的mRNA疫苗開發計畫,發展次世代疫苗,3週內陸續完成疫苗模板製作、mRNA疫苗實驗室生產。

中研院1月31日先將第一版發表在《bioRxiv》期刊,預計2月中投稿到正式期刊,經同儕審查後就會正式發表論文。這款疫苗是否值得期待?台灣有能力生產製造嗎?可能會面臨哪些挑戰?

(更多相關報導:新冠病毒由呼吸道進入體內...為何會引發腸胃道不適?胃腸科醫師解惑 )

中研院發表Omicron次世代疫苗,效果達37倍

中研院團隊製作5種mRNA模型,包含武漢株、Alpha、Delta、Omicron及混合Delta和Omicron的Hybrid,並使用偽病毒實驗及老鼠實驗。陶秘華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結果發現若是曾經打過疫苗,且作為追加劑使用時,其它款疫苗都有不錯的中和抗體效果,但若是打在「沒有打過任何一劑疫苗」的老鼠身上,使用Omicron疫苗較其它疫苗,效果可達37倍。

陶秘華表示,mRNA技術已經存在幾十年,近期因應新冠肺炎疫情,有了莫德納、BNT疫苗問世才廣泛受到認同,但由於國內過去沒有發展mRNA疫苗的基礎,無論從設備、生產到製造端都缺乏相關經驗,還需仰賴政府及生技公司協助,目前期程跟量產規模仍未知。

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接受《信傳媒》電訪時先指出,中研院目前研發的是較基本款的mRNA疫苗,且也還在動物實驗的階段,「當然它也是以脂質奈米顆粒包裹mRNA,但在做mRNA疫苗有兩大點需要考慮,一個是怎麼送進去?再來是這個RNA送到我們的身體裡面能不能產生足夠的抗原性、產生抗體?」

施信如指出,用脂質的奈米顆粒送進去,跟現在打的莫德納或BNT原理會是大同小異,不過她也認為,「mRNA疫苗雖然有副作用,但在全球大流行的緊急狀況下還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可以很快做出來,台灣一定要發展,且現在一定要開始做。」

中研院團隊製作5種mRNA模型,並表示使用Omicron疫苗較其它疫苗,效果可達37倍。(攝影/趙世勳)

值得期待嗎?專家:還有3大困難點需克服

不過施信如也提到,目前還有3大困難點需要克服:

第一,原物料的部分台灣無法自行生產。

施信如指出,現在CEPI(流行病預防創新聯盟)國際組織裡大家會互相幫忙,「原物料的部分就會比較沒問題,但如果我們不是在這裡面,到時候能不能做出來給人民用,可能還差一段,應該要積極加入這個國際組織。CEPI會非常支持他們的成員,例如他們覺得南非很重要,就會全力支持南非。」

施信如表示,CEPI是否會認為台灣有這個需要,台灣也要向世界證明國內人才庫及資源是足夠的,「但我們現在沒有原物料是沒辦法(運作)的,所以加入這個組織是第一步,這是讓我們真正可以在台灣製造出mRNA疫苗的工廠。」

第二,要有廠商配合。

施信如認為,若沒有廠商配合一樣不可行,「一定要有廠商有這樣的工廠,有國內的生技公司願意爭取成為代工廠、秀出條件讓別人願意給台灣代工,如果有這個代工廠、有學院單位,又加入國際組織,有更新的技術都可以馬上把這些移轉過來,這都是很重要的,否則現在中研院只有在動物體內試驗。」

第三,儲存運送的穩定性。

施信如表示,大家現在也對mRNA疫苗如何能在至少4度C的狀況下就可以運送在討論,「大家都在研究RNA的穩定性,RNA的穩定性其實是可以改進的,現在CEPI就是大手筆給全球研究增加RNA疫苗的穩定性,如果抗原性、穩定性足夠、能夠降低副作用,這樣的mRNA疫苗當然是有它非常大的優勢。」

再來是安全性,施信如提到,「它的確還是跟其他mRNA疫苗一樣都有副作用,如何降低副作用也是科學家正在研究的,目前中研院的部分沒有提到這塊,其實還有很長一段路大家要一起努力。」

台灣應加入國際組織取得疫苗原物料更多資源

中研院研發的疫苗是否算是廣效疫苗?

施信如表示,「廣效性這件事其實卡在前面提到的,這個(疫苗)有效性是多有效?在動物裡面看到的,進到人體試驗第1期、第2期會如何都還不知道,我們還在很前期的階段,但也不用氣餒,就是跟著國際軌道趕快跟上。」

施信如提到,mRNA疫苗有100多種在研發,過去有好幾個都有很成功的動物實驗結果而進入第3期,但最後是失敗的,「所以大家後來從科學角度來看這個mRNA疫苗本身是需要經過修飾的,像莫德納就是很成功的把他們的RNA經過修飾後,產生的3個蛋白質會變成一個聚合體,才能有足夠的免疫力讓抗體產生,如果沒有做這些,有效性可能也不夠。」

施信如強調,對於各方研究樂觀其成,但離成功還有一些距離,需要透過加入CEPI等國際組織,得到足夠的原物料的供應、人力人才支援、新技術的交流等資源,「以及國內有量產能力,廠商有克服技術移轉的能力,這些都是有效性的部分。」

她進一步提到,台灣因為比較小、國際地位處弱勢,「這個疫苗對我們很重要,當我們買不到的時候還是會有很大的危險,所以開始研究是對的,甚至要鼓勵更多單位、學者、對RNA已經有經驗的人可以好好參與,可以參與國際組織一起做,成功機率會比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