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需要的不是政治博士!半導體購併風起雲湧 聯電會是下一個被瞄準標的?

產業脈動

2月15日全球半導體業界的重磅新聞是英特爾(Intel)宣布以54億美元現金收購以色列Tower半導體, 另外,超微(AMD)也完成了在2020年10月宣布以換股合併(Stock Swap)總金額當年高達350億美元(如今暴漲到500億美元)的賽思靈(Xilinx)。

相較之下,台灣媒體熱蹭的新聞卻是台積電以年薪200萬台幣徵具政治學博士學位、4年以上數據分析經驗的「商業智能分析師」:這是台灣社科人才的悲哀,也虧台積電開得了口,以此相較國際同級專業人才之低薪,就想找到合格人才?

台積電需要的不是政治博士

Tower半導體的製程只到65奈米, 英特爾收購這家全球市佔率只有1.4%的晶圓代工業者(全球排名第六)後,對半導體全球版圖也沒有任何改變......但有「併購智能」的決策者,應已在思考下一個標的是否為「聯電」?

在台股今年新春開紅盤,環球晶(GlobalWafers)收購德國世創(Siltronic)破局, 兩者的市場佔有率排名無法進一步提升到全球第二;而眾所矚目的輝達(nVidia)收購ARM案,也在全球監管機構的強力反對下,在今年1月底宣告放棄。

全球半導體受惠於疫情(宅經濟需要更高性能的3C產品)與以美國Fed為主所製造的熱錢下,為何半導體業者在藉由收購來快速強化競爭力的命運卻是大不相同?

歡迎來到「併購智能」新世紀

相對於「商業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台積電徵求的其實是「政治分析師」,全球主要金融集團早就配備這樣的專業幕僚──「併購智能」(M&A Intelligence) 來充分掌握以下四大趨勢:

1、政經情勢不確定性大幅攀升

2、產業轉型驅動同業大整併

3、同業競爭動態出現重大改變.

4、異業資源整合必要性大增

這些動因(Drivers)攸關科技領導廠商的可持續性競爭優勢,甚至是大變局下之生存。

因為現在的跨國企業,已經大到連政府都要關切,那麼面對來自各國政府的政治壓力,企業無法長線預測國內外政黨所重視的政經利益轉變,甚至有政治立場選擇的兩難......。

當台積電大到連各國政府都擔心其地緣政治風險依賴度太高時,這座「護國神山」如果不能透過商業結盟、事業重組和併購壯大,那麼國外政府何時拿台積電開刀,恐怕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聯電成為有意壯大版圖者下一個目標

不同於超微、賽思靈、輝達、AMD這類「輕資產」(Lite Asset)的科技業者,可以透過「技術」的互補性來挑併購對象,台積電的高價晶圓廠投資,是重資產的投資,其所衍生的龐大「沈沒成本」,是其政治人質、競爭力的罩門。

進一步來看,超微併購案在高效能及彈性運算(High-Performance & Adaptive Computing)的合併綜效大,又對其他同業沒有直接且明顯的威脅,所以各國監管機關不反對其合併。

反觀,輝達 VS. ARM分別是GPU VS. RISC-based CPU的領導廠商,兩家要合併威脅太大,所以同業群起反對。

其實,面對截然不同的併購結局,應是兩家台裔執行長蘇姿丰(超微) VS. 黃仁勳(輝達)掌握的併購智能之重大差異所在,那麼,聯電是否將成為英特爾──或其他(中資以外)有/或想進入晶圓代工之半導體大廠──收購標的?這恐怕將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本文授權轉載自邱宏仁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