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永續模式重建廚餘循環經濟 剩食新解方陳重宇

職人

台灣原生昆蟲黑水虻以腐爛有機物為食,驚人的分解力而被譽為「自然界的清道夫」。陳重宇從中看見了永續經濟的發展潛力,與夥伴共同開發「黑水虻生物處理系統」取代傳統焚化爐,解決廚餘問題。陳重宇也對自己能為台灣生態環境貢獻心力,感到意義非凡。

「我會踏上黑水虻創業之路,完全是意外!」陳重宇笑說,因為大學一門選修課程的「剩食」專題報告,讓他發現黑水虻分解廚餘的能力,以及發展商業模式的潛能。畢業後隨即投入相關研究,甚至投入原本規劃留學的資金在龍潭建廠,創辦「巨獸綠色科技公司」,讓黑水虻成為廚餘問題的新解方。

黑水虻綠經濟 有效分解廚餘

「其實黑水虻早已小規模被應用於農業中,屬於近零碳排放的天然分解模式。」陳重宇說,但要讓這個模式進入工廠,達到商業經營效益,黑水虻生物習性研究至關重要。飼養黑水虻幼蟲,環境的溫度及濕度必須控制在一定的範圍內,才可維持黑水虻幼蟲的最佳活動狀態;廚餘也須經過一系列的預處理,以破碎機打成泥狀並經高溫蒸煮、脫水乾燥,才能拿來餵食黑水虻幼蟲。

一層層的紗網,讓黑水虻在「產房」中誕下蟲卵。

「黑水虻生物處理系統」(BIO-BSF System)是利用黑水虻自卵孵化成幼蟲後至成蛹的約20天期間,讓牠們維持最佳活動狀態、提供最容易進食的有機物,然後精準計算幼蟲的分解速率及數量,再建立起一套操作模式。如此不但可以有效防止廚餘發臭及孳生病媒蚊,也避免環境二度汙染。

整合環境議題 發揮最大效益

目前台灣的有機廢棄處理以焚化爐為主,不但碳排放量高,廚餘內含的水和油會降低焚燒溫度產生戴奧辛污染。近年,焚化爐也因負載量飽合無法因應日益增加的廚餘,造成腐敗污染,顯見廚餘處理如何綠色轉型,是急需被解決的重要環境問題之一。

廚餘裡的黑水虻幼蟲,當蟲體轉黑時表示即將成蛹。

陳重宇認為「黑水虻生物處理系統」不但可以分解廚餘,黑水虻蟲體可以提供飼料廠加工製成畜用飼料的蛋白質來源,取代目前價格居高不下「魚粉」,減少海洋資源過度消耗;黑水虻幼蟲的排瀉物還能作為有機肥料,增加土地生產力。黑水虻全方位的利用,不僅解決了主要的廚餘問題,也符合對永續發展及社會責任的要求。

堅定創業信念 推廣環境永續新解方

陳重宇的黑水虻模式,為台灣廚餘問題找到新的解決方式,將推廣環境永續視為己任,家人從不認同到參與支持,他笑說,「我反而是在創業的過程中,才發現這整件事的價值所在。」而這一切,都從小小的黑水虻開始。

陳重宇持續研究黑水虻的生物習性,建立出更優化的應用模式。

黑水虻的發展潛力雖看好,但也是一條沒人走過的路。陳重宇坦言,創業之路非常艱辛,剛畢業時面對許多來自家人認同、公司經營等各種壓力,但想到創業初衷,這些辛勞都是值得的!他克服壓力與懷疑,順利讓公司上了軌道。近期更擴大規模、建立更完備的生產流程,以每週處理10噸廚餘為目標。陳重宇也正與澳洲企業合作導入AI技術打造智慧工廠,達到規模化運作,期望達成工廠能源的循環利用,也計畫在台灣站穩腳跟後,以東南亞為前進國際的第一站。

本文轉載自《桃園誌》。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