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時該怎麼辦》花蓮6.6強震後餘震不斷 氣象局示警:未來3天恐有5以上餘震

災害防治

地牛深夜狂翻身,今(23)日凌晨1點41分發生規模6.6地震,緊接著1點43分又發生6.1餘震,兩次強震芮氏規模皆逾6,全台有感,不少民眾都在睡夢中被搖醒。

實際上,這個凌晨餘震不斷,接連發生40多起地震,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陳國昌表示,預估未來3天內當地仍可能發生規模5到6的餘震,請民眾特別留意。

不排除3天之內仍可能發生規模5到6的餘震

今天凌晨不平靜,凌晨1點41分花蓮近海發生規模6.6地震,國家級警報大響。根據氣象局資料顯示,這起地震震央在花蓮縣政府南方62.6公里,位於花蓮近海,地震規模30.6公里,最大震度台東6弱、花蓮5強,及南投、嘉義、高雄、雲林、台中、宜蘭、台南、彰化、苗栗、新竹也都有4級。

或許民眾對「6弱」、「5強」的新地震震度還不是很熟悉,原來中央氣象局在2020年上線新震度分級制度,將原來的5級(強度)和6級(烈震)在細分為5弱、5強、6弱、6強,讓地震震度與災害發生有更高的關聯性,今天陳國昌受訪時也指出,今晨規模6.6地震是今年最大的地震,而6弱的震度也是2020年震度分級新制上路後,首次出現的最大震度。

此外,陳國昌說,規模6.6地震,以發生在台灣本島或沿海地區來看,是1999年921後地震強度排第5的地震,不排除這3天有規模5到6的餘震。

國家級警報有感了!氣象局:還算差強人意

陳國昌說明,這起地震屬於直接性的板塊擠壓,震央就菲律賓海板塊擠壓帶上,由於地層剛性較強,過去鮮少有較大的地震出現,統計近50年來只有發生過15起規模超過5以上的地震,且都沒有超過6,而今天凌晨的那個點,就是剛好累積到一定能量破裂所造成的大地震。

陳國昌說,通常較大的地震都會有較多得逾震,地震中心通常規模超過3.6、3.7才定為逾震,目前已經有47個,如果把3.6以下的地震也一起定的話,恐怕會破150個。

值得注意的是,有別於過往民眾常常因為收不到「國家級警報」自嘲是「國家級邊緣人」,這是不少人則是先收到警報才感覺到地震,陳國昌則稱,這次警報出去時間12秒,差不多有15秒預警時間,算是相當長,國家級警報作業上不敢說非常滿意,但還算是差強人意。

陳國昌表示,有人感覺是搖了才響,如果你的位置是比較靠近震央,地震大它的P波衰減不會那麼快,所以會先感覺到P波,P波到我們簡訊還沒到是確定的,因為P波比較快,主要的預警對象是針對S波,所以比較遠的台北、新竹、桃園P波是已經衰減掉,所以感受到的是S波,這個警報是一定會先響的。

地震來是到底該不該跑?要把門打開嗎?

至於深夜剛好在睡夢中地震來到底該怎麼辦?到底該不該跑呢?防災專家林金宏在過去的一場演講中曾表示,在第一時間要做的就是蹲下、掩護、穩住,防止掉落的物品打傷。

首先,林金宏指出,「面對地震時不應該只想著房子倒了我該怎麼辦,你應該要想在地震發生的過程。」因為在房子倒之前,物品會掉落、家具會翻覆,你還有可能因為奔跑而跌倒,這些才是地震造成受傷的主要原因,你要在這階段確保自己不會收到傷害,而且很有可能在當下你也跑不了。

同理,很多人認為地震時要立即打開大門,他說,「地震要立即打開大門這是一個非常錯誤的觀念,因為你做不到,而且也沒有意義。」林金宏表示,如果地震大到讓門變形,那有能力從當下的位置移動到門邊嗎?而且如果劇烈搖晃,即便你打開了門也可能被震到關上。

因此,當下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躲」,但不是廣為流傳的「生命三角」,要躲桌下而不是桌旁。

林金宏說,地震發生時要設法在短短的時間內給自己最大的保護,假設你剛好在桌子旁,就要趕快躲在桌子底下,然後在雙手緊緊抓住桌腳上方,把自己的頭部跟頸部埋在你的手臂裡,做好蹲下、掩護、穩住。

除了臨機應變,平時的準備也很重要

另外,林金宏指出,如果剛好在床鋪上,也不要躲在床旁邊,因為若床鋪移位可能就會造成你的傷害,就在床上趕快翻身做跪姿,然後保護好自己的頭部即可。

至於在平常的準備,林金宏建議,在緊急避難包中準備3天的食物跟水,水約1000到1500cc,食物則要選擇吃了不會想喝水的,因為緊急避難包的使用時機是,地震結束後,房屋已經受損,你再背著緊急避難包逃到外面等待救援。

此外,已故毒物專家林杰樑醫師的團隊也在臉書整理地震防災包所需的內容,包括小錢包、手電筒、哨子、礦泉水、頭燈、藥品、食物、急救用品及禦寒物品。

最後林金宏建議,家中所有的大型家具都要固定,且有睡人的地方以及客廳都要準備手電筒,以備不時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