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晶圓廠預估短缺約25萬人 台灣半導體工程師炙手可熱

半導體

分析師和業內人士表示,隨著美中兩個超級大國加快推動提高國內晶片產能的計劃,美國和中國可能很快就會陷入一場搶奪台灣半導體人才的大戰。

但是台灣對科技人才赴中國施加新的法規限制,以及美國嚴防先進技術外流中國,加上高啓全、蔣尚義、孫世偉相繼離開中國半導體業,在搶奪台灣工程師方面,中國將會輸給美國。

孫世偉近期離開武漢新芯

香港《南華早報》近日發表的文章分析,受美國教育的台灣工程師在台積電等本國晶圓廠接受培訓和工作,一直是中國晶片製造業發展的主要專業知識來源。

美國喬治城安全與新興科技中心(CSET)預計,未來10年美國可能會創造2萬7千個晶圓廠職缺,其中約3,500個職缺需要由外國的人才填補。

中國也是因為缺乏經驗豐富人才的重大障礙,難以實現半導體自給自足目標。去年11月發布的一份半官方報告預測,到2023年,中國將短缺20萬名半導體工程師,相當於該產業約四分之一的職缺。

2023年,中國將短缺20萬名半導體工程師

這種極端缺人的情況促使中國半導體廠商積極招攬台灣工程師,而台灣祭出的防禦手段是,起訴並處罰那些幫助將晶片專業知識轉移到中國的台灣人。

在太平洋另一邊的美國現在也欠缺晶片工程師,白宮和英特爾正在積極推動美國本土製造更多晶片的計畫,對晶圓代工廠工程師產生新的需求。

喬治城安全與新興科技中心(CSET)分析師威廉.亨特表示,《晶片法案》(CHIPS)能夠提高美國本土半導體產量,並由此衍生對資深晶圓廠工程師的需求,美國現在美國可能很難找到這些人才,因此有必要將徵才範圍擴大到台灣跟南韓。

美國晶圓廠擬向台韓搶人

「美國應該修改法律,對經驗豐富的資深半導體製造和工程人才核發專門簽證,當前首要之務,是減少與美國國安相關的工程師移民障礙。」亨特表示。

全球第一大晶圓代工廠台積電正在亞利桑那州建造一座先進的5奈米晶圓廠,而去年11月,南韓三星電子公佈斥資170億美元在德州建造先進晶圓廠的計畫,將創造超過2,000個職缺。

另外,美國晶片巨頭英特爾的執行長基辛格(Pat Gelsinger) 承諾,如果從520億美元的晶片法案獲得大量補貼,該公司將在美國國內建造多座大型晶圓廠。 

CSET在本月發布一份報告,建議美國決策官員考慮為經驗豐部的晶圓廠人才建立加速移民途徑,專門針對希望在美國新建晶圓廠工作的台灣或南韓工程師。

美國將修法吸引半導體人才移民

對中國來說,這是一個壞消息,尤其是中國招攬台灣工程師的努力遭遇台北更大的阻力。

上個月,台灣加強對高科技知識的控制。根據新規定,被抓獲的台灣「經濟間諜」竊取知識產權向中國和香港洩露,最高監禁12年和最高處以1億新台幣(359 萬美元)的罰款。

事實也表明,半導體人才從台灣流向中國的速度放緩。 2020年,台灣員工赴中國、香港和澳門各行業的出境人數連續第7年下降。

台籍赴陸港澳工作人數連7年下降

據台灣媒體報導,近期高調離開中國晶片業的是聯電前副董事長兼執行長孫世偉,他辭去武漢新芯總經理兼執行長一職,武漢新芯有2座12吋晶圓廠,主要生產NOR快閃記憶體,每座晶圓廠的月產能可達3萬片。

中媒《芯語》報導介紹,孫世偉早年在美國摩托羅拉半導體公司擔任研發主管,在聯電被拔擢為營運長、執行長及副董事長等重要職務;孫世偉於2017年加入中國紫光集團,並任紫光集團全球執行副總裁。2019年8月底,他接任紫光旗下武漢新芯總經理兼執行長。

孫世偉對外說法是「合約期滿」,記者打電話給他,他人在台灣,客氣地頻說「抱歉,抱歉,我不做任何評論」,隨即以他在開會為由,掛斷電話。業界指出,孫世偉自從疫情爆發後,就已回到台灣,在台灣遙控武漢新芯的營運與生產事宜。

聯電前副董事長孫世偉辭去武漢新芯總經理

孫世偉在曹興誠、宣明智陸續淡出後,為聯電新生代的代表,在晶圓代工業過去90、65nm先進制程的年代,是追趕台積電的最大推手。

孫世偉結束中國半導體業發展的5年職涯之前,台積電前營運長蔣尚義在2021年底辭去回鍋不到一年的中芯國際的副董事長職位。

蔣尚義2016年從台積電退休,獲得中芯聘為獨董,2019年出任武漢弘芯的執行長,但號稱千億的武漢弘芯幾位創辦人據說是外行騙子,最後變成「晶騙」爛尾樓,2020年蔣尚義回鍋中芯任副董事長,但不到1年就辭任,退休回美國。

蔣尚義去年底離開中芯,退休回美國

高啟全於2020年離開紫光,當初2015年高啟全自南亞科退休後,加入紫光集團擔任全球執行副總裁,5年後約滿高啟全離開紫光,合資創再生晶圓公司,現在孫世偉離職,也可能創業開公司。

業內認為,高啓全、蔣尚義、孫世偉相繼正式離開中國半導體業,意味說,中國挖角台灣半導體業高層,圖謀壯大產業的伎倆失敗。

台灣加大科技人才赴中國工作的難度,卻與美國深化價值鏈合作,2021年底雙方建立科技貿易投資合作架構,探討加強關鍵供應鏈的合作項目。

台經院分析師劉佩真(Arisa Liu)表示,台灣不太可能阻止頂尖人才赴美國工作,沒有懲罰外流人才,未來,台灣應更加注意美國挖角行動。

中國自產晶片產量在全球占比約9%

美國在全球晶片產能占比從1990年的37%下降到目前的 12%,但根據半導體產業協會的數據,美國半導體產業僱傭超過27萬名員工,間接支持160 萬人生計。

相比之下,中國自產晶片產量在全球占比約9%,半導體產業協會(SIA)的數據顯示,2020 年中國有 54.1 萬人半導體產業員工,其中晶片製造業佔三分之一,到2023年,晶片業從業人數可能達到76.65萬人。

為了緩解人才短缺,中國當局在全國各地設立半導體工程學校,上海市等地方政府紛紛提供大方的激勵措施,吸引半導體人才到當地工作。

然而,人才短缺不會很快消失。中芯國際的創辦人張汝京去年演講時表示,中國半導體驅動的最大挑戰不是缺乏資金或政策支持,而是缺乏經驗豐富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