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0年淨零碳排》再生能源發電占比目標至少6成 高虹安:會不會太過夢幻?

能源轉型

國發會30日發布「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力拼2050年要達淨零碳排目標,其中,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將大幅提高至6成以上,電動車市售占比預定在2040年須達到100%。國發會也表示,到2030年前將投入近9千億元預算推動。

再生能源占比至少達6成,2040年市售小客車、機車全面電動化

目前已有136個國家宣示淨零排放目標,台灣也加入其中,由於溫室氣體排放約有九成來自於燃料燃燒二氧化碳(CO2),因此能源及電力需求成為必須的優先考量。

國發會預估,2050年電力需求用電量年均成長2±0.5%,需電量約4275至5731億度,並規劃2050年的各項能源占比,其中,再生能源目標達到60~70%、氫氣9~12%、火力及碳捕捉20~27%、抽蓄水力則是1%,目標要讓能源進口依賴度由2021年的97.4%,預估到2050年降至50%以下。

國發會除了明確表態將不再興建新的燃煤電廠之外,根據2020~2050年的規劃,國發會也研擬分別從建築、運輸、工業、電力、負碳技術等層面著手,其中,建築方面,目標訂在2050年必須100%新建建築物及85%建築物是零低碳建築;運輸方面則訂於2040年電動車、電動機車的市售比達到100%;工業方面則針對製造產業逐批汰換製程設備;電力方面則目標在2030年風力光電累積裝置容量達40GW、2035年智慧電表布建率達100%、甚至再生能源發電占比超過60%。

其中,最受關注能源轉型的短中長期規劃,其中,太陽光電在2026~2030年每年以2 GW為目標、離岸風電則是每年1.5GW,直到2030年後到2050年太陽光電目標累計達到40~80 GW、離岸風電目標累計則達到40~55 GW。

國發會主委龔明鑫強調,淨零碳排不單單只是環保問題,除了控制溫室氣體在1.5℃以下之外,由於台灣是一個國際貿易經濟體,需要與國際往來,歐盟或國際上很多貿易國家皆開始要求訂單對象必須低碳或零碳,如果台灣不去做這樣的轉型,恐怕也將無法拓展貿易。

(更多新聞/國家淨零排放路徑圖之「換車路線」

國發會30日公布2050年淨零排放路徑圖。(圖片來源/國發會)

淨零碳排「不會有核能選項」,2030年將投入9千億預算

另外,國發會也盤點,2050年淨零轉型主要計畫中,預估2030以前將投入9千億政府預算著眼於8大領域,其中,主要破千億元分別有,再生能源及氫能2107億、電網及儲能2078億、運具電動化1683億、節能及鍋爐汰換1280億元。預算來源則有4400億元來自於國營事業、1200億來自原本既有規劃,至於3200億則來自於新增計畫。

龔明鑫指出,由於核能的安全性和核廢料至今還沒有最終解決方案,因此到目前為止規劃到2050年,都不會有核能選項列入在能源配比裡面。

龔明鑫也指出,外界及產業界都很關心,政府從現在開始到2050年推動淨零排放是否會造成國內電力不足,他回應,各國在轉型的過程中都有很多產業和運具電動化,從現行設計上每年還是留有電力成長空間,每年電力將成長2%、正負0.5%,應足以支撐產業界未來的發展。

另外,企業也很擔心是否有足夠的綠電可以購買,龔明鑫也說,企業不需太過擔心,因為政府規劃的第一步會先從大企業開始要求,等到中小企業有能力可以承受後才會進一步要求,甚至未來也會設計部分綠電保留一定比例優先給中小企業採購。

至於2040年新售小客車、機車全面電動化,龔明鑫指出,未來不會採取「禁售」手段處理,而是以補貼、外部成本內部化等作法,促進目標達成。

環保署長張子敬也指出,2050年淨零減碳規劃中,民眾的生活轉型也非常重要,必須加速食衣住行等相關減碳技術開發,同時他也宣布新的《氣候變遷因應法》可望在今年4月底送至立法院,未來有關碳費徵收將會先從大企業來做,藉由大企業輔導較小的下游做盤查減量。

國發會表示,2030年前預計將投入近9千億元預算推動淨零碳排目標。(圖片來源/國發會)

配套措施做好了嗎?民眾黨提出質疑

但針對國發會發布「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在野黨也提出質疑。

民眾黨指出,針對這次淨零碳排公布,雖然是未來30年的總體規劃,但有很多問題短期內就要立即解決,例如歐盟2023年就要揭露碳盤查,台灣碳盤查量能是否足夠、如何趕上?2030中期減碳目標為何?高耗能產業如何轉型、是否有用水、用電總量管制?呼籲國發會應統籌召開氣候公民大會,強化2050淨零路徑的社會溝通,絕對不是就此草草了事。

民眾黨團總召邱臣遠也表示,目前再生能源的提升是當前的施政重點,依照國發會規劃2050年再生能源發電配比將提高到6~7成,其中,抽蓄水力占比僅占1%,另外,由於目前風力發電跟太陽能發電所需的環境成本非常大,也因為疫情缺工而拖累整個布建時程;儘管地熱發電非常有潛力,但是技術面與發電規模、儲能等問題,至今政府也沒有把握。

邱臣遠指出,0303興達電廠跳電事件之後造成產業百億損失,政府不但沒有賠償措施,隨即匡列1千億擬進行電網改善計畫,如今因應2050淨零排放計畫又要投入9千億預算,「我們不禁要問,現在停電是常態化,特別預算也要常態化了嗎?這9千億到底是怎麼計算出來的,這部分應該要講清楚說明白。」

民眾黨立委高虹安則表示,2020年全台灣有將近300萬公噸的CO2排放量,到2030年目前預計要減碳至250萬公噸以下,換算下來減量的50萬公噸約占整體排放量16%,意味著2050年若要達到「零碳」目標,等於2030年後的20年內必須減量最後的84%CO2排放量,「前10年減碳不到20%,後面的20年卻可以減碳80%,這樣的路徑實現會不會有點太過於夢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