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87》確診人數創9個月新高 專家:各縣市應深入了解長者接種率偏低原因

新冠疫情

國內本土確診今(31)日新增87例,距三天前單日83例,再創九個月來新高!且個案多在不同縣市群聚,境外移入個案增152例,距上次境外單日124例一樣創新高,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境外移入與本土個案都創下新高,目前境外陽性率偏高,需要格外注意。

國內新增239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87例本土個案及152例境外移入,有96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無新增死亡。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本土個案為46例男性、41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今日舉行「疫情增溫?觀光業者苦等解封 清明連假如何因應-第22場COVID 19疫情相關座談會」,會中專家學者以及旅遊業者建議政府針對疫情不應只注重數字管理,更應著重整體防疫政策,加強對民眾的衛教,提高整體防疫力,學習國外先進作法,早日開放國門,活絡經濟。

會中建議政府針對疫情不應只注重數字管理,更應著重整體防疫政策,加強對民眾的衛教,提高整體防疫力,學習國外先進作法,早日開放國門,活絡經濟。

看外國疫情決定解封,政府形同交出公權力

對於目前的防疫政策,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表示,每次我們要開放邊境的時候,疫情就變嚴重,可是邊境解封和疫情擴散不能劃上等號,兩者是可能得兼的,問題出在我們對邊境開放時所設的條件是不對的,他點出兩個重要問題。

第一、我們都要看外國的疫情才決定是否對其解封,但這等於是把我們國家對於邊境的公權力開放給外國去決定,對方一有疫情,台灣就會受到影響,所以這是不對的。

第二則是看群體免疫,也就是我們的疫苗覆蓋率,才來決定是否鬆綁邊境管制,但我們入出境的是個人而非群體,就是確定入出境的個人有無施打疫苗就好。

王任賢強調,如果覺得疫苗不太有用,那就靠預防性用藥就好,再加上落地篩查,或是多次篩檢也可以,就不需要再隔離了,個人免疫完備之後,就可以自由進出,而不需要群體免疫。所以,政府不該把公權力交給其他國家,更不該迷信莫須有的群體免疫。

建議大量普篩、建立防疫地圖、評估列入新藥

台灣預防醫學會理事長陳宜民認為,Omicron與之前Delta病毒株不同,防疫規範應有所調整,該病毒的流感化,社區防疫作為應加強,重點不應放在清零而是應放在減少傷亡。建議各縣市政府針對長照機構與獨居長者進行了解、協助施打疫苗,且由於感染者很多是無症狀,必要時應進行普篩才能了解各地區實際狀況,而非僅對基隆進行普篩;普篩後應建立防疫地圖,讓民眾了解,自我防護。

陳宜民表示,目前僅兩種口服藥劑治療新冠肺炎輝瑞藥廠的Paxlovid與默沙東藥廠的「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台灣儲備量是否充足?對於有感染的民眾,醫師能否方便取得?應有所盤點。

另外,依據前線新冠重症關懷聯盟(Front Line COVID-19 Critical Care Alliance,FLCCC)29日公布的資料,782個科學家、81個研究報告,在27個國家12萬8840個病人後,衣維菌素在針對治療新冠肺炎上,於避免死亡、住院、康復及清除病毒尚有統計上的明顯改善效果。且美國新罕布什爾州議會於16日批准不需要處方,民眾可以直接在藥局購買衣維菌素。建議疫情指揮中心趕快評估列入用藥。 

各縣市應深入了解長者接種率偏低原因

金傳春教授表示,目前治療新冠肺炎藥物僅專責醫院有,一般基層診所則沒有,相較於美國拜登於8日表示只要篩檢確認就免費治療,政府應有所調整。金傳春認為健保資源有限,針對Omicron應輕重症分流,讓重症者可以得到更好的治療且避免浪費醫療資源。

此外,各縣市應普查以了解長者接種率偏低原因,對症下藥,若接種之長者應建立「環狀接種」,讓接觸長者之親友與照顧者應完成三劑接種,並減少長者出門暴露於人群。最後,金傳春教授建議衛福部對於專家諮詢會議之專業意見應多多採納,不要閉門造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