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打斷疫情傳播鏈?亞東醫院院長邱冠明:關鍵在居家照護 社區應更加寬容應對

新冠疫情

隔岸觀火,關心了香港、韓國、日本、中國的疫情之後⋯⋯最近國內的疫情升溫了!誠如蘇院長、陳指揮官所言,確診個案將逐步升高! 

台灣對確診者的照護模式,從醫院收治,擴大到集中檢疫所收治,今年以來,也逐漸擴大加強防疫旅館收治範圍,這些作為都是希望保持醫療量能;不只防疫,還要照顧常態的醫療需求,避免造成醫療的排擠與其他疾病超額的死亡!

香港模式失效原因:堅持醫院收治

香港的失效模式原因很多,其中一項是堅持醫院收治。當陸續的重症者抵達急診時,醫院的病床已經沒有周轉的空間,反倒使得急診成為悲慘世界。韓國也在每日新增確診個案爆表之時,被迫開啟了居家照護模式⋯⋯。

在遠見3月號我曾經提出「每日新增本土確診規模」會成為防疫調整的關鍵指標。

(延伸閱讀:從澳、韓的防疫轉型,思索台灣的解封之道

當確診個案控制在千例以下,維持現狀以「清零」為目標的疫調、匡列,是可行的手段,台灣先前的經驗和當前的人力,尚能維持如此高強度的防疫措施。

如果確診數來到每日破千時,既有的匡列、疫調,將因狀況複雜、人力不足,進而宣告失效。取而代之的,是針對疫情熱區的局部封控、集中篩檢,以快速區隔確診者,壓低病毒擴散的影響。 

疫情發展到新階段,民眾與社區必須學習進入居家照護模式,僅為情境配圖。(圖片來源/pxhere)

更重要的是,面對累計破萬的確診數,既有的病房、集中檢疫所和加強防疫旅館的量能,也將供不應求,民眾和社區必須學習,如何通過以家戶為單位的居家照護,與病毒共存,社區鄰里間的協作,也將迎來新的典範。

(延伸閱讀:醫療崩潰才會升三級?台灣該如何與病毒共存

目前國內的流行病毒株是Omicron及其亞型,根據國際經驗,它的特性是傳播力強、無症狀及輕症者多,重症的比例不高。

開放居家照護的模式,打斷傳播鏈 

控制疫情要打斷傳播鏈,打斷傳播鏈要先讓確診者及密切接觸者能夠被辨識。將心比心,如果確診或密切接觸者除了得到行動自由的限制,還有其他的不利處遇,要如何讓廣泛人民與政府合作?

與其確診後和陌生人被收治在陌生的環境,並且和家人各分東西,何不盡速開放居家照護的模式?如果既有的隔離檢疫空間,都將被確診者占用。那大量的密切接觸者、正在檢疫的人群,又何嘗不是就在我們的社區裡呢?

讓無症狀或輕症的確診者及家戶的密切接觸者,能夠以家庭為單位居家照護!並讓社會、企業及社區,以寬容的方式,對待這一群居家照護的同胞,等待身體內的病毒清零,並藉此打斷傳播鏈。

也希望企業、學校提供居家照護者,在家辦公、基本工資保障和遠距教學,讓民政單位與社區協助供應生活所需,讓衞政單位協助快篩試劑,防疫指南及病情變化的諮詢及後送管道。用家戶封控的犧牲小我,來完成打斷傳播鏈、控制疫情並維持社會運行的完成大我!

(延伸閱讀:在Omicron中,思考重啟國門的可能!

從國際趨勢的角度來看,與病毒共存是大勢所趨,完全沒有政治口水置喙的空間。而居家照護會是與病毒共存前,最關鍵的一個階段。希望大家正視這個議題,再一次用台灣高素質的公民意識克服目前的困境。

本文獲【遠見華人 精英論壇】授權轉載,原文請見。作者為台灣胸腔及心臟血管外科學會理事、亞東紀念醫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