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照片勝過千言萬語 前CIA官員談美國精準預測俄烏戰爭

國際

本文作者為:哈靈頓(Kent Harrington),前美國中央情報局(CIA)資深分析師,他也曾任美國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ODNI)東亞官員、CIA公關主任。

3月美國國家情報總監海恩斯(Avril Haines)向聯邦參議院情報委員會(Senate Intelligence Committee)進行情報單位的「年度威脅評估」(Annual Threat Assessment)簡報時,委員們稱讚她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前的情報工作「表現出色」,而且「持續確保我們知情」。值得美國情報界稱讚,同時令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懊惱的是,美國參議員並不是唯一知情的人,全球其他地區也受益於美國情報單位揭露的戰略情報。

將情報公開,更像是一門藝術而非科學,無論間諜或者分析師皆難以掌握這門技藝。但在烏克蘭這件事上,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局長伯恩斯(William Burns)改變了CIA對於解密的看法,這點值得肯定。作為前駐莫斯科大使,伯恩斯告訴參議院情報委員會「在我擔任專業外交官這些年裡,我已經看過太多我們輸給俄羅斯資訊戰的事例」。

這種經驗如今獲得回報。普丁入侵烏克蘭前的幾個月,情報單位一反常態,揭露機密資訊、進行分析並預測俄羅斯的軍備和意圖。這些報告破除了俄軍只是挑釁、做做表面工夫的謠言──所謂「假旗」(false flags)行動──並鄭重警告俄軍大舉集結。儘管基輔和莫斯克那時出言駁斥了,事實證明美國情報單位的預測正中靶心。隨著俄軍如今深陷泥淖,美國情報機構更應採取此一戰略。

對抗假新聞也是情報工作之一

長久以來,情報界確實一直將公開機密視為「異端邪說」,而保護情報來源及取得方法這項責任向來是神聖不可侵犯。這麼想確實有其道理,畢竟揭露這些事情恐威脅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情報蒐集系統和產品,更別提可能危及在有敵意國家潛伏的情報員的性命。然而,俄烏戰爭凸顯出情報界應該重新校準對這些風險的評估。當今媒體環境中,揭穿假資訊的必要性與日俱增,情報工作亦須面對這項挑戰

讓我們來看看2022的「年度威脅評估」。這份報告完成於2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前,並未涉及俄烏戰爭的全球影響和西方的反應,不過其大部分非機密分析仍相當有價值。因此未來幾週,海恩斯和其他情報主管應該發布最新分析,針對華府、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成員及其他國家正在做什麼決策,提供大眾他們的寶貴見解

烏克蘭長期抗戰的前景,點出為什麼他們應該這麼做。普丁主要誤判之一,就是認為俄軍能輕易擊敗烏克蘭軍、推翻基輔政府然後嚇住烏克蘭民眾。烏克蘭的抵抗能持續多久、烏克蘭民眾對莫斯科安插的市長和官員會做何反應,以及制裁開始發揮效果時普丁會如何應對,現在都還有待觀察。然而不管發生什麼事,公開能實地驗證的情報讓大眾知情,對決策者而言至關重要。

公民社會也能為情報蒐集助攻

此外,儘管俄軍在烏克蘭面臨挫敗,莫斯科的資訊戰並無絲毫鬆懈跡象。從普丁聲稱自己正在讓烏克蘭「去納粹化」(denazify),到克里姆林宮(Kremlin)重新訴諸蘇聯時代對美國生化武器實驗室的指控,俄羅斯的反擊宣傳不一而足,現在美國甚至有許多政客名嘴已經開始學舌

協助破壞普丁戰前宣傳攻勢的間諜和分析師,應該繼續充分善用自己掌握的工具。就和美國情報機構提交給國會的非機密簡報一樣,他們能在不透露來源、方法甚至機密的情況下公開自己的情報見解。畢竟,情報分析可以而且確實經常利用來自商業衛星、公民記者、倡議運動的分析師、社群媒體及即時消息等開源資訊

上述種種管道,提供了曾經只有機密檔案才能提供的數據和報告。前英國外交部發言人、戰略通訊專家福里爾(Matt Freear)表示,「俄軍準備入侵烏克蘭的過程中,可公開取得的衛星影像在網路上轉傳分享、出現在新聞報導中,這使官方對俄羅斯意圖實施侵略的警告顯得可信」。近年其他例子包括事實查核團體「冒險者」(Bellingcat)對2014年馬來西亞航空17號班機在烏克蘭上空遭擊落一事中,俄羅斯所扮演的角色進行調查,以及2018年群眾外包(crowdsourcing影像揭露了敘利亞的化武攻擊。

一張照片勝過千言萬語

弗里爾正確地指出,開源資訊的價值取決於其可信度,情報官員和政府在使用它時應始終保持謹慎。但就像根據第三方的開源資訊進行報導的記者一樣,情報機構能根據自己的資源驗證其他人的說法。如此一來,他們自己的分析有助於在日益重要的資訊站中辨別真假

這類合作有一個很好的例子,那就是美國國家地理空間情報局(National Geospatial-Intelligence Agency,NGIA)的Tearline Project該計畫和研究環境、經濟和其他議題的非營利研究機構及智庫合作,聚焦於重要但不受媒體關注的事件。最近NGIA提供非機密衛星影像給有記者在烏克蘭前線報導戰況的新聞機構,協助進行即時支援。畢竟「一圖勝千言」,這種做法能帶來足夠力量對抗普丁虛假的宣傳活動。

© Project Syndicate

註:本文之中文翻譯由Project Syndicate提供,再經《信傳媒》洪培英潤飾校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