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瑞典最快今夏加盟北約 普丁反成NATO東擴助攻MVP

國際

英國《泰晤士報》(The Times)今(11)日報導,芬蘭、瑞典這兩個非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的中立國家,最快將於2022年夏天加入北約。

俄烏戰爭爆發後芬蘭、瑞典開始考慮改變國安政策,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Jens Stoltenberg)5日公開表達歡迎之意,而6日北約外長會議,芬蘭、瑞典入會是重點討論議題之一,兩國外長亦有出席會議。

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亟欲阻止烏克蘭加入北約,如今卻弄巧成拙,不僅推了北約東擴一把,也將於本就顧忌俄羅斯的波羅的海國家愈推愈遠,似乎應驗了北風與太陽的寓言。

芬蘭、瑞典同進退,有望今夏攜手入北約

芬蘭總理馬林(Sanna Marin)日前表示,仲夏(6月24日)前國會將決定是否向北約遞交正式入會申請,而根據前總理史塔布(Alexander Stubb)的說法,表決最快將於5月初舉行。

此外,《路透社》報導,芬蘭7日宣布將投資8.5億歐元以和俄羅斯能源脫鉤。2019年進口石油占芬蘭整體能源消費22%、煤炭7%、天然氣5%,可見重用核能的芬蘭已較不依賴俄羅斯油氣,但他仍決定進一步和莫斯科說再見。

另一方面,瑞典預計5月底前完成安全政策分析,屆時將宣布是否加入北約。

歐洲新聞台(Euronews)引述瑞典國防大學(SEDU)研究員瓊生(Oscar Jonsson),指出影響瑞典參與北約有三大因素:社會輿論、芬蘭和執政黨社會民主黨(SDP)。

如今社會輿論和芬蘭快速倒向北約,SDP亦受到壓力,不得不做出相應調整。例如瑞典總理安德森(Magdalena Andersson)3月初才表示這會進一步加深歐洲不穩定及緊張,如今改口強調「不排除加入北約」。

立陶宛是北約「阿基里斯之腱」

至於北約在波羅的海的成員國,立陶宛、拉脫維亞及愛沙尼亞,與俄羅斯接壤(含本土與飛地)的他們第一線面臨莫斯科威脅,成為最積極支持烏克蘭的國家之一。

《時代雜誌》表示波羅的海三國民眾已經開始自主接受軍事訓練,預防俄羅斯發起侵略戰爭。其中尤以北約「阿基里斯之腱」立陶宛最為戒慎防備,《衛報》指俄羅斯專家公開主張,俄軍應占領立陶宛和波蘭邊界「蘇瓦烏基走廊」(Suwalki Gap),以打斷波羅的海三國和北約的連結通道。

愛沙尼亞、拉脫維亞與俄羅斯直接接壤,立陶宛則是被夾在俄羅斯飛地「加里寧格勒」(Kaliningrad)、白俄羅斯之間。紅線處是「蘇瓦烏基走廊」,是北約經波蘭進入波羅的海國家的重要通道。(圖片來源/Google Map)

以力挺台灣聞名的立陶宛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對《衛報》表示,1997年北約和俄羅斯簽署的《基本協議文件》(Founding Act)應該作廢。

《基本協議文件》規定北約與俄羅斯不互相視為敵人,也限制北約在波羅地海國家部署軍隊的數量,以及部署地點與俄羅斯邊界的距離。

然而藍斯柏吉斯表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我們認為這項協議已經無效」,他呼籲北約接受新現實,要求北約在波羅的海國家部署海陸空常駐軍隊。愛沙尼亞總理亦要求提升波羅的海三國軍力,該國也是北約國家中,國防預算在GDP占比第三高的國家。

波羅的海國家力拼和俄油氣「無痛脫鉤」

除了提升軍備,4月2日立陶宛也開出歐洲第一槍,宣布不再進口俄羅斯天然氣,同日拉脫維亞、愛沙尼亞也跟進宣布將實施抵制,拉脫維亞擬在2023年1月1日前切斷俄羅斯能源進口。

美國「財富」(Fortune)雜誌報導,德國、義大利等歐洲大國無法快速擺脫對俄羅斯油氣依賴,反倒是小國當先鋒。

立陶宛總統諾賽達(Gitanas Nauseda)表示,立陶宛有這麼做的底氣,是因多年來一直致力降低從俄羅斯進口能源,如今才能「無痛脫鉤」。藍斯柏吉斯也呼籲其他歐盟國家跟進,不要再當普丁的「戰爭罪」共犯。

另一方面,拉脫維亞國會近日通過法案,將5月9日俄羅斯二戰「勝利日」訂為悼念俄烏戰爭下烏克蘭受害者的紀念日,這使莫斯科震怒,痛批此舉傷害俄羅斯人民感情,並稱拉脫維亞是「新納粹」。

由於普丁揮軍烏克蘭時曾指控烏克蘭是「新納粹」,俄羅斯如今再把這個標籤往拉脫維亞身上貼,引起國際社會關注,擔憂該國成為普丁下一侵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