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出俄羅斯G20變G19?美中再陷分歧 專家:不須維持虛假團結

國際

本文作者為:歐布思費爾(Maurice Obstfeld),他曾是國際貨幣基金(IMF)首席經濟學家,現為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經濟學教授、皮特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資深研究員。

前情提要:

20國集團(G20)將於4月20日召開財長與央行行長會議,然而有別於團結一致的七大工業國組織(G7),G20在「是否排除俄羅斯與會」上出現顯著分歧。

美國財長葉倫(Janet Yellen)表示若俄方代表出席,她將缺席以示抗議,而加拿大、澳洲也和美國站在同一陣線;相反地,中國、印度、巴西、南非等金磚國家力挺莫斯科,而輪值主席國印尼希望維持中立。

G20沒有成員國退出程序的相關規範,目前不確定俄羅斯將如何參與。此外,G20很有可能不會發表聯合聲明。

20國集團(G20)的財長和央行行長4月20日召開世界銀行(WB)和國際貨幣基金(IMF)春季會議時,也將迎來對G20信譽的一次重大考驗。作為當今國際經濟政策合作的首屈一指的論壇,G20議程十分密集,最重要的議題包括央行如何應對不斷飆升的全球通膨、證明氣候變遷正在快速進行的證據、協調公衛和財政政策等等。然而,眾人卻刻意忽視俄羅斯殘忍地攻擊烏克蘭及其經濟後果,而首當其衝的就是世界糧食價格。

儘管G20達成一些重要成就,近年某些方面顯著失能同樣損害了它的聲譽。前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執政期間,G20公報被削弱到幾乎不具任何意義,隨後G20又未能針對新冠肺炎制定有效的全球應對措施,更別提為未來的疫情做準備。

今日各種挑戰日益全球化,G20的信譽是一項重要資產。但是信譽既難建立,又很容易失去,這代表4月的G20部長級會議可能是一個分水嶺。截至目前為止,G20成員國在政策和公共溝通上處理俄烏戰爭的方式大相逕庭。儘管美國及其盟友以強力制裁應對危機,但中國、印度、南非等38個國家,最近在聯合國大會上一項譴責俄羅斯、要求對烏克蘭提供人道援助的決議案投下棄權票

8個G20國家言明不會制裁俄羅斯

皮特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高級研究員鮑恩(Chad P. Bown)負責的制裁追蹤工具顯示,8個G20成員國(也就是G20所有中等收入國家)已公開宣布不會參與對俄經濟制裁,而事實證明沙烏地阿拉伯也不願對俄施加制裁,該國既是美國的盟友,也是俄羅斯在「石油輸出國家組織與結盟油國」(OPEC+)的合作夥伴。因此,G20對如何描述俄烏戰爭、戰爭對國際市場造成的影響等方面甚至無法達成任何共識,而若為尋求最大公約數而淡化俄羅斯的侵略行為,G20的信譽恐被傷害至無法挽回的地步。

無論如何,G20勢必得面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直接造成的一項重大後果:全球糧食供應短缺。2月24日爆發俄烏戰爭前,全球糧食價格就已逼近歷史高點,這是許多因素導致的結果,而類似的原因也在2007-2008年、2010年帶來糧食價格飆升,使一些比較貧窮的國家出現大規模社會動盪。如今許多中低收入國家正面臨著通膨壓力、更高債務水準,面對疾病和氣候變遷也依然脆弱,糧食供應短缺恐對他們造成爆炸性影響。

烏克蘭和俄羅斯都是數一數二的小麥、玉米、葵花籽和葵花籽油出口國。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最近預測由於烏克蘭的生產、貯存和運輸設施遭到破壞,再加上俄羅斯的糧食和化肥出口可能受到制裁干擾、世界能源價格上漲以及運輸、保險費用增加,本就在高位的糧食和飼料價格恐在2022、2023這兩年繼續上升8-22%,導致全球營養不良人口數量增加800-1300萬人。

如同以往的糧食價格衝擊,當前危機需要國際政策協調應對。最重要的是,正如FAO和世界貿易組織(WTO)所敦促,G20必須採取集體行動,拒絕「以鄰為壑」(beggar thy neighbor政策下的糧食出口稅或管制──這些措施過去導致全球糧價大規模上漲,而現在已經開始擴散至全球。

與其維持虛假團結,不如大方承認分歧

但G20決不能止步於此。雖然治標不治本的措施也能發揮作用,然而,除非能開誠布公地同時討論危機根源和補救方式,否則將助長不良行為。作為G20成員國,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及其他違法國際法行為使全球糧食供應問題更形嚴峻,而俄羅斯本能單方面輕易緩解危機,那就是終止殺戮,尤其是針對平民及民用基礎建設的攻擊。

戰爭帶給全球經濟的衝擊中,確實有一部分是源於制裁,但如果俄羅斯撤軍並停止轟炸,這些制裁的規模也會相應縮減。同時沙烏地阿拉伯能效法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提升石油開採量以抑制全球能源價格飆升,然而沙國迄今仍拒絕這麼做。

儘管G20成員國之間無法避免重大分歧,但G20峰會必須繼續召開,因為取消峰會也是極其嚴重的失信之舉,G20必須證明它有能力面對令人不安的現實。因此,G20大部分成員應致力起草和簽署一份公報,坦率指出俄羅斯就是問題來源以及相關補救措施;這份公報可以是一項簡單的事實性聲明,不包含公開譴責任何一方的措辭

當然,俄羅斯一定會矢口否認這些事實,辯稱「引發潛在糧食危機的不是俄羅斯在烏克蘭的特別行動,而是西方的非法單邊制裁」。但是,如果有一定數量的G20成員簽署公報,那就能留下一個「可信國家群體」支持未來多邊合作,同時也能讓一些國家根據自身意願退出G20,而不是維持一個虛假的團結

包括俄羅斯在內,G20國家是影響全球公民的主要行為者,他們在營養、健康和氣候等關鍵領域進行溝通仍具重要性。實質性協議能推動全球福利──如果可能達成的話──但同時各國能夠,也應該公開承認彼此之間的根本性分歧,以便部分成員仍可推動屬於自己的計畫

© Project Syndicate

註:本文之中文翻譯由Project Syndicate提供,再經《信傳媒》洪培英潤飾校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