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歲以上每13人就有1人失智症》如何及早發現延緩退化?醫師這樣說...

醫療保健

某天清晨天未亮,住家附近忽然消防車與救護車警鈴大作,把我從睡夢中驚醒。下樓探查時聽到鄰居耳語:「又是那個老鄭!好幾次煮水燒了鍋,這次把家也燒黑了。」稍遠處有位衣衫不整臉上帶灰的老伯坐在路邊,一臉頹喪。  

失智症病如其名,是隨著年齡增長逐漸喪失智能的疾病。智能、或稱為認知,並不單指智力IQ,而是包含記憶力、語言能力、定向感、執行力、判斷力、抽象思考等等的綜合能力。而失智症也非單一成因或表現的疾病,以最常見的「阿茲海默氏症」為例,為初期以喪失記憶力為主的緩慢退化性失智症;第二常見的「血管型失智症」則多為腦中風造成,初期症狀依腦中風的位置和範圍而異。 

台灣失智人口數隨著社會高齡化而快速增加。根據統計,台灣目前失智人口數約有29萬人,65歲以上長者每13人即有1位失智者,而80歲以上長者每5人可能就有1位有失智現象,所以在社區週遭很有可能遇到像「老鄭」這樣的長輩。  

失智症患者會出現哪些症狀?

失智症患者會表現出認知功能不良的症狀,如前文所提因記性不佳導致生活功能障礙及鄰里間的擔憂、忘記住家地址或電話以致走失回不了家、因判斷力不佳行走時容易跌倒或開車容易發生事故等等。而最讓照顧者困擾的還有程度不等的精神行為症狀,包括遊走、幻覺、被害妄想、被偷妄想、重覆現象、情緒障礙等等,造成病人及家屬生活上大小的問題,增添照顧上的困難。  

如何延緩失智症退化速度?

雖然還無法治癒,但目前已有數種藥物可以延緩失智症退化的速度。調整建康良好的日常生活做息,包括規律運動、認知訓練、戒菸戒酒、以及慢性病控制,則可以改善心血管循環以降低罹患血管型失智症的風險。

面對失智症最重要的是認識這個疾病,避免污名化或不友善的對待,使病人與病家能放心就診,早期發現並正確處理相關症狀,以維護長者的健康、尊嚴與生活品質。

原文作者為新光醫院家庭醫學科 劉力幗醫師,本文轉載自第365期《新光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