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運動小心誘發冠狀動脈心臟病!醫:應注意「5大飲食原則」

醫療保健

心臟疾病為2020年國人十大死因排行第二位,相較於2019年死亡人數增加3%,由於心臟的冠狀動脈血管內層,被血栓或脂肪堆積導致狹窄或阻塞,會造成心臟肌肉局部性缺氧或死亡,稱為冠狀動脈心臟病,常見症狀,胸悶、胸痛、頭暈、盜汗、呼吸困難等。

冠狀動脈心臟病危險因素有哪些?

1. 抽菸:菸葉所含尼古丁會釋出兒茶酚銨使血管收縮,長期吸煙會加速血管粥狀硬化。

2. 年齡:年紀越大血管病變機率越高。

3. 性別:女性荷爾蒙對血管有保護作用,因此更年期後婦女得病機率高。

4. 家族史:家族成員中有冠狀動脈疾病史,其他成員較容易發生。

5. 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等。

6. 肥胖。

7. 缺乏運動。

飲食方面要注意哪些?

1. 少吃奶油、豬油、雞皮、海產類食物。

2. 選用植物油。

3. 可食用魚肉、瘦肉、蛋白、豆製品。

4. 少吃甜食、少喝咖啡、含酒精的飲料。

5. 避免高鈉(鹽)食物:如香腸、火腿、醬瓜等醃製品。

如何維持良好生活習慣?

1. 預防便祕:憋氣用力會增加心臟負擔,多吃蔬菜(纖維質較高) ,預防便祕。

2. 維持適當體重:男性=(身高-80)*0.7±10%,女性=(身高-70)*0.6±10%,體重過重,心臟負擔越大。

3. 天氣變化:天氣寒冷會使血管收縮,注意保暖。

4. 生活要規律。

5. 適當運動:活動與休息要平衡。

如發生下列症狀,應立即返診就醫:

1. 體溫超過38度,持續24小時以上。

2. 呼吸快速或呼吸困難。

3. 眼皮、手指、腳踝腫脹且體重一天上升1公斤。

4. 排尿量突然減少。

5. 不明原因上腹痛及噁心、嘔吐。

5. 心跳、脈搏突然減慢或增快、不規則。

心臟疾病患者逐年增加,且有年輕化趨勢,除了瞭解相關危險因子外,改善飲食可以減輕身體負擔,維持良好生活習慣,可遠離冠狀動脈心臟病,如有相關症狀應立即就醫治療、遵循醫師用藥。

原文作者為新光醫院6A病房洪莞渝護理師,本文轉載自第365期《新光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