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糧倉遭砲轟 諾貝爾經濟學家克魯曼點出「小麥漲幅大於油價」背後的糧食危機

國際

美國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在《紐約時報》發表社論指出,俄羅斯侵略烏克蘭,導致油價大漲,但是全球糧食供應卻存在更巨大危機。事實上,過去一年,小麥價格的漲幅遠大於油價的漲幅。

這對美國造成傷害,但在較貧窮的國家受到的傷害更大,因為這些貧窮國家家庭支出很大一部分都花在食物上。

貧窮國家家庭支出很大一部分都花在食物上

受到俄烏戰爭戰爭影響,占全球小麥出口1/3的烏俄已經不出口小麥等糧食,西非國家、全球第二大可可出口國加納則是受到氣候影響,今年可可產量和出口量雙雙下降。

克魯格曼指出,世界正面臨嚴重的糧食供應危機,全球糧食危機的背後是什麼?

開車的人都知道,汽油價格比2020年的低點上漲很多。首先,全球經濟復甦推高石油需求,隨後俄羅斯總統普丁入侵烏克蘭,削減俄國的石油出口。

烏俄原本占全球小麥出口1/3

但是現在油價已經相對穩定,至少目前是這樣。按照歷史標準,實際汽油價格(相對於總體生活成本的價格)不高;事實上,它們低於2006 年至 2014 年區間水準。

雖然能源緊縮可能沒有一些人想像的那麼嚴重,但全球糧食供應卻存在巨大危機。 

這裡有一個關鍵因素很明顯:烏克蘭通常是主要的農產品出口國,但當俄羅斯轟炸烏克蘭的鐵路並封鎖烏國的港口時,農產品就很難做出口。

但是原因還有更多:俄羅斯已經停止本國大部分糧食出口,顯然是為了壓低國內糧價,中亞地區第3大農產品出口國哈薩克也效仿。

烏克蘭、俄羅斯、哈薩克停止出口糧食

然後是肥料。現代化肥是能源密集型的製造模式,戰前,俄羅斯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國;但俄羅斯現在已經暫停了肥料出口。

然而,不僅僅是俄羅斯。正如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分析師Chad Bown和Yilin Wang最新研究報告指出,另一個化肥生產大國中國去年切斷大部分出口,顯然是為了壓低國內價格。而且,正如他們指出的重點,比起中美貿易戰當中,中國特定產品關稅被調高,化肥的出口禁令是更大的問題。

《CNBC》報導稱,華盛頓的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4月底發布的報告指出,俄烏戰爭製造糧食安全危機和能源價格上漲,烏克蘭作為非洲和中東糧倉的作用已被破壞,但中國悄悄採取一些措施也加劇通膨壓力。

中國去年切斷大部分化肥出口

中國對兩種主要商品化肥和豬肉實施限制和徵收出口關稅;中國的限制措施還超出食品範圍,業界巨頭也對鋼材和化肥出口進行限制。

儘管這些限制措施使中國本國人民受益,卻導致其他地方價格上漲。中國的問題在於它繼續像一個小國一樣行事,他們以鄰為壑,中國選擇通過將成本轉嫁給其他國家的人民,來解決國內問題。

PIIE指出,去年7月,中國當局下令主要公司暫停出口化肥,以確保國內化肥市場的供應。到 10 月,化肥價格繼續上漲,當局開始要求對出口進行額外審查。據路透社報導,這些限制措施一直持續到今年,並將至少持續到夏末之後。

中國的問題在於它以鄰為壑

「這些非關稅壁壘措施導致中國化肥出口急劇下降。隨著國內產量增加,中國化肥價格趨於平穩,甚至開始下跌。」分析師報告寫道。

CF Industries Holdings執行長表示,全球肥料短缺是一個大問題,智庫PIIE表示,中國化肥持穩與全球形成鮮明對比,全球化肥價格繼續飆升,已經是一年前行情的兩倍多。

根據PIIE 的數據,在實施限制之前,中國在全球磷酸鹽肥料出口的占比為24%、氮肥占比13%和鉀肥占比2%。

中國原本在全球磷肥出口的占比為24%

PIIE 分析師表示,中國決定化肥供應從世界市場上退出,只是將問題推給其他國家。

當肥料減少時,種植的糧食就會減少,而且俄烏戰爭已經威脅到全球糧食供應,中國在最糟糕的時候決定減少肥料出口。俄羅斯和烏克蘭是小麥、大麥、玉米和葵花籽油等農作物的主要出口國。

同樣地,克魯曼也表示,化肥供應減少,給世界各地的農業造成巨大的問題,尤其是在巴西等新興市場。這是不好的現象,這也是關於地緣政治與全球化之間關係的重要一課。

化肥供應減少,給世界各地的農業造成巨大問題

克魯曼認為,許多人認為全球化是一個相當近期的發展。然而,經濟歷史學家知道,早在1870年至1913年間,世界經濟就曾出現令人驚訝一體化,得益於當時的先進技術:輪船、鐵路和電報。 20世紀初,英國人已經開始食用進口的加拿大小麥、阿根廷牛肉和紐西蘭羊肉。

然後,地緣政治風險如戰爭、極權主義和保護主義的興起,扼殺第一波全球化的大部分。二次大戰後美國和平建立,全球貿易才得以復甦,世界貿易大約花了40 年時間,才恢復到1913年的水準。

事實上,第一波全球化相對簡單,主要是發達經濟體製成品與小麥等初級產品的交換。現代世界經濟的特徵為複雜價值鏈,例如,富裕國家製造的汽車利用來自日本的晶片、來自墨西哥和烏克蘭的線束,這種在很大程度上確實在1990年後發展起來,歸功於貨櫃輪和現代資訊科技,將世界貿易推向新的高度。

新舊全球化貿易,都依賴穩定的地緣政治環境

但事實證明,新舊兩種形式的全球化貿易,都依賴相對穩定的地緣政治環境,現在我們正在失去這種環境。我們還不到「八月之槍」階段,至少現在還沒有,但空氣瀰漫一股 1914 年的氣息。

「八月之槍」The Guns of August一書描述自1914年7月28日起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起,接下來一個月的時間中,從各國的角度描述他們的經歷,然後如何像一連串骨牌一樣接二連三陷入戰爭。

至少對克魯曼而言,最近經濟問題一個令人驚訝的方面是,比起以前的全球化,現在戰爭對1990年後發展起來的複雜經濟關係的破壞更大。

儘管有貨櫃輪短缺,港口壅塞等問題,但是採購10幾個國家的電子組件仍然相當容易。現在真正受到重創的是更粗糙原始的產物,比如小麥和化肥的貿易。

和平能夠促進貿易

無論如何,早在烏克蘭戰爭之前,大家就有更多理由懷疑全球化的未來。我們經常聽說「貿易促進和平」的老生常談,這可能是真的,也可能不是。

然而,有一件事是肯定的:和平能夠促進貿易。隨著世界變得更加危險,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比如大規模的食品貿易,比任何人的理解要脆弱得多。

不只基本糧食供應減少,法廣RFI報導,今年加納可可豆出口年比下降34%。照此數據,業內人士估計2021年至2022年度的產量在71萬到72萬5千噸之間,本收成季的產量比上一季下降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