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保單之亂2》保戶「賭博」 金管會最後也放棄專業跟著民粹走

保險

一張防疫保單,不僅讓產險公司陷入空前危境,保戶還荒謬上演「故意求確診」的戲碼,大舉擠爆急診室,要求開立診斷證明,如今產險業界也開啟了拒絕重複投保的第一槍,亂象不僅未歇,反倒還越演越烈。

事實上,防疫保單最原始的本意是為了填補實際損失而生,但這一波疫情來的又急又快,防疫政策從「清零」轉向「共存」,防疫保單卻跟不上政策的轉變,至今仍是以「清零」為基礎所設計的保單,讓產險業背負著龐大的理賠壓力。那麼除了業者之外,主管機關金管會、保戶的問題又出在哪裡?

保戶也在「賭博」,1人買11張保單引爆道德風險

保戶很大的問題是,在「清零」階段設計出來的舊保單,市面上普遍的年繳保費是1000元,假設「確診率」是20%、平均每件理賠金額5萬元計算,等於花1000元就能換取「期望值達1萬元」的保單。民眾一見到「有利可圖」就開始非理性搶購,不但一人多保,甚至引爆道德風險,陸續傳出有民眾為了領到保險理賠金而故意染疫,投保動機已明顯不單純。

根據明台產險日前公布內部正在審核中的保單,其中,居然驚見1人同時投保11張保單的誇張情況;根據業者估算,整體清查後發現大約有3~4成屬於重複投保、由保險經紀人代簽的「假保單」,比率則多達3成。

平心而論,民眾之所以會大鑽道德風險漏洞,就是因為政府的遊戲規則沒有制定好,以重複投保來說,每一家保險公司內部對於核保都設有審核機制,但問題是,有很多保戶都是在不同公司投保,單一的保險公司並不知道該保戶在其他家投保的情況。

但實務上是可以做到的。一名產險業者表示,像是旅平險就有規定一人最多投保3張,但這次防疫險卻完全沒有納入這個機制,才會釀成如今的「重複投保爭議」,也就是核保期間內重複投保者可能被退件,造成認為不公的民眾頻頻找上立法委員陳情。

(更多新聞/防疫保單之亂》為何「數位健康證明」壽險業者認了 產險業者吞不下去?

拒絕重複投保,國泰產險也跟進

近日富邦產險開啟「拒重複投保」的第一槍,後續包括新光產險、第一產險、國泰產險也跟進,不過,主要是針對「尚在核保審查中」的客戶適用,已完成核保者並不會受到影響。

金融圈人士則觀察,照道理金管會對金控公司更為高度監理,但第一波拒絕重複投保的業者都是擁有金控母公司的產險公司,他分析主要原因,今年第一季整體壽險公司金融資產價值直接少了2.1兆元,這會直接衝擊到淨值比不足3%問題,雖然目前都還是未實現損失,但萬一旗下的產險公司還要尋求增資,恐怕會引發下一波的系統性金融風暴。

(更多新聞/防疫保單之亂》產險業史上最混亂理賠潮 新冠法定傳染病類別若降級 將影響保戶理賠金額

業者發現防疫險錯了,金管會不讓保單停賣

最後,身為保險公司的監理機關金管會又有什麼問題?

一名產險業者哀怨地說,兩年前疫情剛開始爆發時,金管會認為保險公司要肩負起社會責任,要求每家保險公司都要有防疫保單,直到2021年5月有多家產險公司停售,當時保險局長施瓊華要求業者「不得雨天收傘」,因此即便將商品停賣,後來也儘快重新推出新商品,沒想到即使商品改版了,最後還是「中獎了」。

也有業者喊冤,防疫險的費率訂定必須根據金管會規定的「人身保險商品審查應注意事項」及「財產保險商品審查應注意事項」擬定,根據2021第4季台灣染疫率是0.071%、亞洲是1.826%。換句話說,業者費率怎麼訂,金管會都有明確的規範。

當超出保險公司風險胃納範圍之際,金管會應該適時踩下煞車,但回顧這一波保單停售潮,知情人士指出,4月12日業界就已經開始不收保單,但是金管會在多位立委的壓力下,卻要業者繼續賣,直到4月18日業者緊急停賣,保險局還要求網路投保要到4月20日,「繼續賣下去的結果,創造大量的道德風險,甚至發生重複投保,光是這幾天一下子就多了200萬張左右的保單。」

金管會討好民眾,不斷放寬防疫保單理賠標準

甚至金管會為了平息亂象、討好民眾,卻是不斷放寬防疫保單理賠標準,讓營運岌岌可危的產險業難以共體時艱。一名財經專家直言,以前的隔離是要到集中檢疫所或專屬的防疫旅館、確診也要赴醫院PCR、治療也得在專責醫院,完全與現在的居家照護大為不同,「這兩個精算基礎完全不同,卻要保險公司全部吃下來,業者也很冤!」

一名金融人士認為,2008年金融風暴之後,金融監理最講求獨立性及彈性,但以防疫保單事件來看,從費率、停賣許可決策都須經金管會同意,所有事情都依照法令行事,但法規制定緩不濟急,監理官根本來不及因應快速的防疫政策,主管機關最大的問題就是不夠彈性,「時代早已不一樣了,但金管會還在用上古世紀的監理方法,這就是公務員體系的大問題。」

另一方面,金管會也喪失了專業獨立性,若金管會主委只是聽從上層單位、政治人物的意見,就怕引起民怨而一味要產險業者吞下,恐怕業者也難以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