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連統計都不誠實?教團:政府投入高教僅占GDP0.39%遠低於OECD國家

教育議題

高教工會今(19)日公布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台灣公部門投入高等教育的經費僅占國內總GDP的0.39%,與OECD會員國平均的1%有極大的差距,若與OECD會員國相比將是倒數第一名,呼籲政府應逐年提高公部門高等教育經費,才能讓台灣高等教育從亂象叢生走向正常。

政府投入高教經費僅占GDP0.39%

台灣駐法代表處臉書粉絲專頁曾發圖文表示,近年來台灣的人均GDP接近德國,經濟力量堪比北歐國家瑞典。且被世界銀行認定為「高收入經濟體」,同時是OECD的「觀察候補國」。

研究者林宣佑卻發現,以2018年台灣政府在高等教育總投入約724億4522萬元(台幣)為例,其實只占國內總GDP的0.39%與OECD會員國平均的1%相比,實在相當低。

林宣佑指出,根據教育部發布的「教育統計資料」,台灣高等教育的總經費(含教育部經費和自籌經費)占國內GDP1.4%,與OECD國家平均相同,但若只看「公部門教育經費占國內GDP比例」,台灣的0.39%則遠低於OECD會員國的平均,也比不上任何一個OECD國家,舉例來說,墨西哥政府投入高等教育經費占GDP0.8%為台灣的2倍,土耳其與德國則占GDP的1.2%為台灣的3倍。

要注意的是,政府投入高教產業不足是整體性的問題,無關學校數量的多寡與公、私立學校。林宣佑再指出,OECD會員國的公校生平均每年可獲得政府9311(美元)補助,私校生也可獲得3166(美元);台灣卻只能獲得公校生3322(美元)和私校生1163(美元),都只是OECD國家平均的1/3再多一點點。而鄰近的韓國公校生則每年可獲得8407(美元)補助,私校生1666(美元)補助。

(更多新聞:吳清基和2位前教育部高官都是董事 台灣首府大學主動申請停辦是哪招?

連統計數據都不誠實?教育部遭質疑不同的定義怎麼相比

高教工會組織部主任林柏儀更批評,教育部公布的統計指標之國際比較中表示,公部門補助高教占GDP的0.6%,但其實教育部把校務基金投資成果、大學與企業合作,學生學雜費等都計入,並非OECD統計定義的「政府補助公私立大學的支出」,用相同的標準進行比較在研究上是在基本不過,「教育部連統計數據都不誠實,不知道是故意的還是將錯就錯,應該立刻更正」。

林柏儀點出,OECD國家的私立學校多為補充性,但台灣的高等教育是以私立學校為主要提供者,約有2/3的學生都念私立學校,特別是技職教育更達7成5到8成。

就連OECD的《PISA Results》報告中都特別指出,台灣在國際中屬於特例,就讀私校的學生家庭經濟環境相較弱勢,且私校資源、辦學更低落,高教工會擔憂,在大部分學生都繳了私立學校的高學費,卻拿到較少的資源,將使得階級複製更加嚴重。

林宣佑表示,台灣的高教經費若可以從GDP的0.39%先增加到0.7%,每年將增加600億的經費,足以增聘3萬名以上的大專教師,大幅改善師生比,不過實際的情況是,政府的高等教育經費雖然有微幅成長,考慮每年的物價成長與GDP成長下,其實是年年倒退。

因此,高教工會呼籲,政府應盡快跟上OECD的水平,將投入高教的經費逐漸調高到占國家GDP的1%,先把「餅做出來」,才有望改善目前台灣高教為了維持營運甚至獲利,產生經費「挖東牆補西牆」、教學大班化、以造假手段和增加特殊身份外加名額等亂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