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進入低速成長時代 全新致富密碼是這四個字─「跟著黨走」

中國經濟

過去2年,中國互聯網、補教業等民營企業飽受監管處罰和清零防疫打壓,上千萬人被裁員失業,現在投資人充分體認到,正當中國經濟進入低成長時代,「跟黨政策走」已成為賺錢的密碼,例如,緊跟習近平清零政策的核酸檢測公司這2年估計至少賺走2兆元人民幣(9兆元台幣),被拖垮的中國醫保3年半後將破產。

緊跟黨走的核酸檢測公司賺取上兆暴利

《彭博》6月2日報導分析,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部署指揮,打擊民營企業和清零運動,飽受折騰的經濟經歷2年動盪。

投資人仍在追逐機會。但即使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終於解除近3個月的封城時,投資人想在中國賺錢,會很困難。

長期觀察中國的人士警告,低於5%甚至更低的經濟成長,將成為中國經濟新常態,企業獲利的增長速度也會比以前更低。

不過,他們表示,企業若緊跟中共優先推動的綠色能源、基礎設施等領域政策,應該會有繁盛發展。雖然國際公司會將部分業務遷出中國,實現供應鏈多元化,但中國有龐大的國內市場和持續成長的中產階級,意味著國際公司不可能全部出走。

國際公司撤出部分業務,不會全撤中國

以下是中國觀察家對經濟和市場展望發表的見解。

耶魯大學的高級研究員羅奇(Stephen Roach) 著有即將出版關於美中關係的新書《意外衝突:美國、中國和虛假敘述的衝突》。

「在習近平的領導下,治理經濟方法已經從刺激國內消費者和服務的方向,轉變為大搞習近平個人崇拜的意識形態掛帥,與鄧小平改革開放推動中國40年經濟驚人成長的發展理念,截然不同。」

「現在充斥許多特定的不利因素,無論是人口、去高負債、房地產、民企互聯網平台公司飽受監管壓力、共同富裕、生產力問題,都使得習近平新的治理方法問題百出,所以,我很擔心。如果中國今年能達到4%的經濟增長,那絕對是一個奇蹟。」羅奇表示。

習近平大搞個人崇拜,與鄧小平的改革開放背道而馳

Diana Choyleva是倫敦研究中國市場公司Enodo Economics的首席經濟學家。

「北京正在嘗試的結構轉型需要漫長時間,才能取得成果,外部環境只會惡化。在2到3年的時間裡,中國實質GDP增長率平均只有2%。」Diana Choyleva預期。

「世界正在分裂成兩股勢力:美國和中國,如果你是美國勢力範圍的投資人,你必須真正捫心自問,當情況變得艱難時,你是否會把錢拿出來。這是一個艱難的選擇,因為中國終於向外國投資人敞開一部分金融業的大門,其巨大的市場提供良好的多元化選擇。」

前高盛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歐尼爾是第一個創造「金磚四國」一詞的人。「我擔心中國現在正在製造更多風險,而不是將風險最小化。我曾假設未來10年中國經濟將增長4%-5%範圍,這仍然可以實現,但10年初期的情勢顯然不是很有利!」

外商新的資本支出不會投入中國

「我不一定看漲或看跌。即使近年來表現慘淡,我懷疑中國金融市場未來是否會更好,與此同時,除非他們能夠更好地應對風險,否則金融市場存在持續挑戰的危險。」歐尼爾警告說。

Sanford C. Bernstein旗下Autonomous研究公司的高級分析師 Charlene Chu曾是信評機構惠譽的中國分析師,她曾對影子銀行業的債務風險發出警告,使她聲名大噪。

她認為中國最大的損失在於外國公司新的資本支出,預計這些資本支出主要流向其他國家。雖然,她預計部分現有業務會從中國轉移出去,但她認為外企絕大多數在中國的業務將留在原地,因為中國國內市場巨大,而且中國在許多方面仍提供出色的製造平台。

政治和監管的演變是決定中國投資機會的關鍵

中期來看,決定中國投資機會的最重要因素將是政治和監管的演變,隨著政策制定官員的重點轉向內部,這兩大因素都更加難以預料。

Chin Ping Chia是Invesco(警順投信)的中國A股投資、業務戰略和發展主管。他曾負責 MSCI的亞洲股票研究業務,在將人民幣計價股票納入MSCI基準指數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須從中長期的角度思考中國市場,當你這樣想的時候,你會發現機會很多。中國一切資產價格似乎都大跌。對我們來說,優先是像是確保我們投資的項目與政策方向保持一致。中國走向綠色能源,是一個巨大的題材。消費大品牌公司股價都非常便宜,而中國醫療保健是國家優先推動事項,疫情正好證實這一觀點。」Chin Ping Chia表示。

中國某公司僅靠核酸檢測狂賺6700億元

舉例來說,習近平的清零政策讓核酸檢測和疫苗成為這2年最暴利的行業,早在2月中旬網路上流傳哈佛大學燕京學社研究員黃萬盛的談話錄音就透露,中國某集團公司僅靠核酸檢測一項就賺了6,700億元人民幣(約3兆元台幣)。

「當然,我們朋友圈常談到投資中國涉及美國國安問題,但是解開數10年的全球化趨勢,需要一些時間,而且我認為它不會大規模發生。現在不是公司增加投資成本的時候,『去中國化』是一項艱鉅的任務。有些國際公司還希望輕鬆接觸中國消費者,這意味著,業務留在中國。」Chin Ping Chia指出。

Victor Shih為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副教授,專門研究中國精英政治。

投資人不確定下一次政治「風暴」何時會降臨

「過去2年,監管嚴厲打壓科技公司之後,中國政府需要相當長的時間來重建公信力。問題在於,許多監管措施,例如限制打電玩遊戲時間、禁止線上補習、以及數據安全和隱私法規,都不會被撤銷。但另外一些規定可能會放寬,這將是利多的。問題是投資人仍然不確定下一次『風暴』何時會降臨。」Victor Shih指出。

鑑於政府政策對生產和運輸的影響很大,我認為有些外國公司會轉往政策不確定性較少的國家設廠生產,但是他不認為會有大量公司出走中國,因為在中國生產仍然具有許多優勢。

北京大學金融學教授佩迪斯(Michael Pettis) 著有關於全球增長和中國重組的書籍。「未來2到4年,隨著中國努力調整,增長率可能會保持在3%-5%的範圍內。在那之後,成長率會低更多。」

Xu Gao為中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他曾在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IMF)工作。「中國不會與世界經濟脫鉤,試圖完全扭轉全球化是違反經濟規律的。」

「中國經濟結構會調整,但從長遠來看,基礎設施和房地產將在中國經濟中發揮重要作用。政策態度有些轉變,體現在今年高層提出的要適度推進基礎設施投資,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剛需和改善的住房需求。」Xu Gao表示,他預期未來5到10年中國可以實現5%-6%的經濟增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