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走船涼還是抓交替?為何航運三雄長榮、陽明、萬海業績亮麗 股價卻弱爆

上市公司

受到供應鏈瓶頸可能趨緩、壓低貨櫃航運報價,國際航運股昨(8)晚大跌,全球海運巨頭馬士基大跌8%,赫伯羅德重挫8.1%,台股航運股今日也跌勢沉重,長榮(2603)下跌3.78%、收在140元,失守各均線,陽明(2609)下跌2.69%、萬海(2615)下跌4.02%。網友股民則感嘆「人走船涼」,抱怨航運變成弱中之弱,難道是「水手變成水鬼、要抓交替了嗎」?

上海封城衝擊,長榮仍繳出令人驚豔佳績

長榮昨日才發布亮麗營收,不甩中國封城衝擊,5月合併營收達584.64億元,為歷史次高,只差2億元就改寫新高紀錄,年增69.75%,月增4.03%;累計前5月合併營收為2854.88億元,年增87.64%。

法人指出,上海是全球第一大貨櫃港,受到封城如此大的利空衝擊,長榮仍能繳出令人驚豔的佳績,原因應在持續投入大型新船,以及進行不同港口的貨櫃貨物調度;並認為第3季貨櫃航運旺季運價持續看好。

長榮去年EPS45.57元,每股將發放17.99元現金股利,預計6/29除息,7/28發放現金股利,若以今日收盤價140元計算,現金殖利率近12.3%。此外,長榮今年股東會已通過減資6成的議案,預計第3季進行。

馬士基與赫伯羅德示警,下半年運價可能下降

不過,有幾個讓市場卻步觀望的原因,一是日前馬士基與赫伯羅德兩家航運公司皆預測,今年下半年運價可能會明顯下降。雖然馬士基繳出公司成立114年以來最佳獲利,並預期在運價持續維持高檔之下,一口氣將今年營業利益調升26%。

不過,馬士基警告,下半年到明年的成長可能趨緩,原因包括歐美民眾和企業信心下滑,以及中國封城拖累外銷訂單大減。此外,馬士基也示警,俄烏戰爭加劇全球供應鏈瓶頸,加上中國持續封控的措施,儘管第1季對運輸影響有限,但隨著情勢發展,未來幾季供應鏈壅塞情況可能惡化。

全球經濟成長下修,又面臨高通膨,可能引發消費力道縮減

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昨日下修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由4.5%往下調整到3%;世界銀行也將2022年全球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預估值由4.1%下修到2.9%;美國財長葉倫也指出,美國經濟可能面臨長期的高通膨。

分析師指出,除了國際海運巨頭示警外,包括半導體大廠英特爾與德儀等,都開始對未來消費需求提出示警,其實都是在反映疫情過後經濟將進入常態,原本高漲的需求開始趨向正常化,同時,又面臨通膨壓力衝擊,可能引發消費力道縮減。

此外,日前在聯合國監督機構國際海事組織(IMO)會議上,各國終於達成共識,將對海運碳排放收「碳費」。碳費價格尚未達成共識,有海島國家認為,每噸碳應徵收100美元碳費,日本則提案每噸碳應徵收56美元,每5年調升一次,2030年起增加到每噸135美元。馬士基更呼籲每噸碳收150美元。短期來說,碳費仍將衝擊海運公司的財務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