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高關稅標籤撕不掉?美國會報告:台灣是中國太陽能「洗產地」大本營

產業動態

美國總統拜登台北時間6月7日公告,允許從泰國、馬來西亞、柬埔寨、越南等東南亞四國進口美國的太陽能模組,未來二年內暫免加徵關稅,而維持對中國、台灣的30%,台灣高關稅的年限甚至比中國還多一年,為何會這樣,現在答案揭曉,因為美國國會報告「U.S. Solar Photovoltaic Manufacturing」揭露,中國產品透過台灣「洗產地」現象未改。

在美國石油、汽油等能源價格節節高升的情況下,太陽能重新獲得重視,而過去美國商務部認為中國政府惡質補貼業者,而對其課以懲罰性的30%關稅,中國業者先轉至他國如台灣、泰國等地再銷往美國,也導致這些國家被課30%的懲罰性關稅。

然而國際媒體報導,拜登政府對進口美國的太陽能電池模組關稅將放寬,但僅限於馬來西亞等國,國內媒體報導以「拜登政策轉彎,國內太陽能廠轉單期望落空」來形容。

拜登政府將對馬泰等國,進口太陽能電池產品大降關稅

在新的政策下,國內元晶、安集、聯合再生、茂迪等台灣太陽能廠原本期待美方制裁中國企洗產地帶來的轉單效應宣告落空,國內太陽能業者多表示「令人震驚、錯愕且傻眼」。

(更多信傳媒新聞:台積電股東會》劉德音:不擔心拜登參訪三星 車用半導體將會10倍成長

過去業者對媒體表示,東南亞才是中國洗產地的地方,因此也不太敢進口這些國家的太陽能電池相關產品,並暗示如果美國因繼續制裁中國,維持對馬來西亞、泰國等地的高關稅,那麼可能會轉單來台灣生產,如今拜登政府宣布之後此希望將落空。

國內業者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強調本的「短空長多」,變成「長多得要重新評估」,甚至說,「原本台廠擔心大陸透過東南亞洗產地大舉傾銷台灣」。

台灣是中國洗產地大本營,被排除在解禁範圍外

實際上,在美國商務部眼中,台灣才是替中國產品洗產地大本營。美國國會5月出的報告「U.S. Solar Photovoltaic Manufacturing」就指出,所謂的太陽能進口0關稅地區,是「排除來自中國與台灣」的進口,而讓馬來西亞、泰國等地,根本不可能存在「轉單來台灣」的機會,台灣與中國自2015年就開始被高關稅制裁。

這次拜登政府將放寬對馬來西亞、泰國等高關稅,根據美國國會的報告指出,主要是今年 3 月美國國內生產商提交的請願書,於是美國商務部開始調查中國公司是否通過馬來西亞、越南、泰國和柬埔寨向美國出口以規避適用關稅,經過調查以後,將放寬這些國家的太陽能電池、電池模組產品進口。

美國國會調查指出,中國仍是太陽能電池上下游最大製造業者,美國對中國政府補貼行為採懲罰性高關稅,會報告指出,基於台灣是中國洗產地基地,維持高關稅到2025年。(圖片來源/美國國會報告)

美國國會報告還指出,自2018年以來授予的豁免允許來自「中國和台灣以外國家」的一定數量的太陽能電池和模組以免關稅進口美國。

美國認為台灣替中國洗產地,台業者認為東南亞等國才是

美國國會報告的第12頁報導,自2015年2月起,在美國商務部調查確定中國公司已將生產轉移到台灣後,美國擴大了對來自中國的太陽能電池、電池模組的關稅範圍,並對透過台灣來洗產地的產品增加了反傾銷稅,對中國產品的關稅延長至2024年; 對台灣產品的關稅已延長至 2025 年。

顯然,美國政府對台灣產品的懲罰時間比對中國還長,報告中還寫到,該行動(懲罰性關稅)「在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發現進口增長如此之快以至於對美國製造商造成損害的重要原因之後採取的。」

弔詭的是,國內業者對媒體指控東南亞等國才是中國洗產地的地方,他說「東南亞生產的太陽能板背後多半有陸資色彩,台廠無法在與其成本上的競爭,只能等待新的契機。」、「美國此舉等於替中國業者解套」,因此,究竟是台灣還是泰國等地才是中國洗產地的基地,國內業者看法和美國商務部的看法成了羅生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