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與國民黨的距離:當台灣兩大黨都往反共、反台獨靠攏

政治

當美中對抗與俄烏戰爭重塑國際新形勢時,台灣政黨競爭也出現新的型態,其主要特質就是:兩大黨都往中間靠攏。充分瞭解這個政黨競爭新型態才能了解近期台灣政治過程與結果。

朱立倫想一棒打醒黨內親中迷夢

在國民黨方面,前天返台的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美國行嚴重衝擊黨內,他說「(國民黨)親美不親中...」、「九二共識是沒有共識的共識」,不只氣炸深藍,也可能氣死黨內大老,如連戰、馬英九等前主席。朱立倫在美國講這些話,不會是信口開河,比較可能是有備而來。

重要的是,他的目的是什麼?從上述言論內容看,他很可能是想一棒打醒黨內同志長期親中與親共的迷夢,想把國民黨拉向親美反共路線,這從台灣政黨競爭空間的角度看,就是力圖向中間靠攏。如果是這樣,他還真是用心良苦,過去幾任黨主席不願作、不敢作、或做不到的,他去做了,只是不知道整個黨願不願意跟他一起走下去呢?

蔡英文形同公開放棄台獨

在民進黨方面,自2019年總統大選以來,蔡英文領導的民進黨就一直走著修正主義路線,從大選時公開擁抱中華民國,高舉中華民國台灣大旗,到近年來透過外交部長吳釗燮公開宣佈「台灣不尋求與美國建立全面性外交關係」、「為避戰,不尋求正式獨立」等等,等於公開放棄或出賣台獨,大動作向中間靠攏。

兩大黨都往中間靠攏,很可能是基於兩個因素,一是追求選票極大化,另一是兩大黨當權派意識型態使然。關於追求選票極大化,根據「中間選民定律」(Median voter theorem),政治行動者如政黨或候選人向中間靠攏是理性選擇;但教科書沒講的是,現實世界往往遠較複雜,所以盲目向中間靠攏經常會有強大後座力或反效果。

關於兩大黨領導者的意識型態因素,從一些跡象看,蔡英文與朱立倫在捍衛中華民國、反共與反台獨方面的立場可能是一致的,差別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而在台灣政黨競爭空間,政黨或候選人標榜捍衛中華民國、反共、反台獨就是向中間靠攏的表示。

民眾黨避談統獨,是限制也是機會

當兩大黨都向中間靠攏的時候,眾小黨如何自處?民眾黨在柯文哲領導下,基於不可知的理由,認定統獨是假議題,一向選擇避開統獨爭議。在親美或親中立場上,路線也很模糊。這是一個有趣的現象,在台灣竟然存在一個政黨,不想在最重要的政黨競爭空間自我定位,爭取選民支持,而這可能在根本上限制黨的成長。從另一方面看,也顯示該黨尚無成為大黨的雄心。

不過,經這次朱立倫美國行,中共對朱領導的國民黨很感冒,會不會轉而寄希望於柯文哲領導的民眾黨?或許是另一段有趣的插曲。

在時代力量方面,因太陽花學運而崛起,帶著天然獨基因,親美反共,但因內部政黨路線鬥爭,政黨形象轉趨模糊。台灣基進則是台獨色彩鮮豔,原本比民進黨更民進黨,但長期跟著民進黨搖旗吶喊,失去了自己原有的主張。

還有,過去這幾年,幾個分屬獨統陣營的小黨也都奄奄一息,有的還剩空殼子,有的乾脆向內政部辦理收攤,自我了結。這些小黨有的也曾風光過,像新黨、親民黨、台聯;有的剛出生就夭折或嗷嗷待哺,就不一一列舉。

台灣中性選民多,政黨體性穩定性不高

此外,台灣這幾年中性選民(Independent voters)起伏不小,意味著政黨支持的揮發性很高,連大黨都不容易牢牢吸引住支持者,遑論小黨。因此,大小政黨支持度也有很明顯的起伏,意味著政黨體系的穩定性不佳,蘊含著政黨解組或重組的無限想像空間。

問題是,當主要政黨都競相往中間靠龍,而實際台灣選民基本政治態度如統、獨、維持現狀,親美或親中,並非常態分配時,政黨領導者自以為是的向中間靠攏,也很可能犯下戰略性錯誤,冒著重大的政治風險。

最後,不要忘記,歷史墳場上躺著不知多少曾經叱吒風雲的大黨,誰說台灣一定永遠由民進黨與國民黨把持呢?台灣永遠不會出現第三個有意義的選擇嗎?

本文授權轉載自游盈隆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