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疫情和通膨加劇飢荒 全球每十人就有1人餓肚子 

糧食安全

本文作者為:

穆勒(Alexander Müller),德國NGO「TMG永續智庫」(TMG Think Tank for Sustainability)常務董事;

魏傑特(Jes Weigelt),TMG永續智庫專案主任;

席芙茨(Violet Shivutse),肯亞NGO「Shibuye社群健康工作者」(Shibuye Community Health Workers)創辦人。

全球糧食系統已然崩潰,儘管其產生的卡路里足以養活每個人,每晚仍有高達8億1100萬人──佔世界人口10%以上──是餓著肚子上床睡覺。可悲的是,我們依然缺乏能確保所有人都獲得食物的有效治理方法,因此全球共同合作以解決長、短期饑荒危機必須成為首要之務。

今日糧食安全四大面向,即供應(availability)、取得(access)、利用(utilization)和穩定性(stability),皆因氣候變遷(climate change)、軍事衝突(conflict)、新冠肺炎(Covid-19)和成本問題(cost)而受到衝擊,這些合稱「4C」的因素打斷全球貿易、推高糧食價格,造成饑荒加劇的短期挑戰;與此同時,人為的氣候危機也構成中長期威脅。

糧食價格指數在3月創下歷史新高

氣候變遷已開始影響糧食生產環境。異常的乾旱、熱浪和洪災正在破壞非洲之角(Horn of Africa)和美國中西部等不同地區的農業。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PCC)4月公布最新第六次評估報告,該報告斷言:氣候危機將對世界各地的糧食系統帶來愈來愈嚴重的破壞性後果。

而俄烏戰爭正在加劇本已相當嚴峻的局勢。長久以來武裝衝突一直是導致飢荒的主因,影響範圍遍及整個區域。然而,俄烏戰爭捲入世界兩大農產品生產國,正在扭曲全球貿易,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的糧食價格指數因此在3月創下歷史新高

俄烏戰爭開打以來,麵粉、植物油等基本商品的價格在一些地區漲了兩倍。由於俄羅斯是最大能源出口國之一,糧食生產商還面臨化石燃料、肥料價格飛漲問題。在深受衝擊的國家,糧價飆漲甚至能威脅社會穩定,2008年發生相同狀況時,有20多國報告其社會陷入動盪混亂

至於新冠肺炎,聯合國表示這場大流行導致數千萬人挨餓,旨在對抗病毒的封鎖擾亂了供應鏈,因此推高糧價。

我們的糧食系統面臨更多進一步的挑戰。全球商品貿易、以化石燃料為動力的經濟投入,導致人們過度消費「廉價卡路里」食品,使肥胖變得愈來愈普遍,並引發嚴重環境問題。然而生產系統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往往被視為經濟外部性並遭忽略。

6月底G7峰會應做出更多承諾

廣泛而言,儘管2021年9月聯合國召開糧食系統峰會(UN Food Systems Summit),糧食系統轉型的整體性措施卻付之闕如,工業化農業依然佔據主導地位。

這代表我們必須付出更多努力。但是,如果試圖遏制當前飢荒的決策者繼續忽視氣候和生物多樣性危機,延宕採取必要手段使糧食系統更具永續性,那麼全球糧食安全的威脅將再惡化。例如,有人提議延期實施歐盟的「從農場到餐桌策略」(Farm to Fork Strategy),然而這將無法提供未來幾個月所需的糧食,也會進一步削弱歐洲農業的韌性。

隨著糧食安全風險增加,我們不能排除農業產出將無法滿足需求的可能性,包括糧食、飼料、纖維和燃料等產品,供應稀缺以及全球貿易中斷,將迫使我們做出選擇。

應對俄烏戰爭和「4C」影響需要全球合作應對,關鍵在於多邊體系是否能夠提供一個活躍的平台,讓各國和所有利益相關者都能有效應對這些挑戰。如果現有的多邊機制不足以勝任這項任務,七大工業國集團(G7)必須迅速作出回應以團結全世界。

事實上G7已開始著手解決這一問題並立下新的承諾,透過多邊融資機制支援有需要的國家,此外G7也應確實承諾與貧窮經濟體分享目前被當作動物飼料和生物燃料的穀物。

邁向糧食安全轉型和改革

若能採取上述措施,將表明富裕世界自新冠肺炎中吸取了教訓──疫情爆發後,富裕國家和貧窮國家分享的試劑、疫苗及其他物資實在不足。如果G7能達成一個協議,將能提供一個快速解決方案、建立信任,從而推動多邊體系採取行動,避免當前和未來的糧食危機。

同樣地,當機立斷處理目前飢荒危機,也有助我們的糧食系統邁向長期轉型。據說已故天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將精神錯亂(insanity)定義為「反覆做同樣的事情,卻期望獲得不同結果」,這麼說來,我們何必在危機出現時試圖重振一個失敗的制度呢?G7提出的倡議,將為世界各地迫切需要的糧食系統轉型創造一個起點。這是我們僅剩的選擇,否則將面臨飢荒危機升高及其帶來的不穩定局面。

© Project Syndicate

註:本文之中文翻譯由Project Syndicate提供,再經《信傳媒》洪培英潤飾校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