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實戰》經營公司到上市難不難?這兩個坑不要踩

企業經營

如何把公司經營到上市?

你想過自己開公司嗎?

如果你已經有了自己的公司,你想過把公司經營到上市嗎?

不只要上市,最好還要做好、做大、做強,不然上市以後股價攔腰砍半,或像殭屍一樣躺在那裡,那上市也沒什麼意思,對吧?

經營公司到上市說難不難

聽到這裡,我相信很多人一定會想,開公司哪有那麼簡單,要上市更是想都不要想!

沒錯,台灣每年新設的公司如過江之鯽,但上市成功的卻寥寥可數。

但即使只是寥寥之數,在台灣也有數千間之多。

所以要把公司做到上市,好像也沒那麼難。

既然沒那麼難,那為什麼那麼開多開公司的人別說上市了,反而在幾年之內就把公司搞到倒呢?

是啊,經營公司不是考試,沒有標準答案,不是認真就可以。

如果你開過公司,那你很可能有一段時間連訂單在哪裡都不知道,就算拿到訂單,那市場會不會突然發生什麼事情來噁心你,更是難以預料。

訂單、市場都那麼不確定,還要花心思在公司人事與管理,下一步會不會踩雷都不知道,哪裡有辦法簡簡單單就把公司弄上市呢?

難道一間公司要上市,要做大做強,真沒有標準答案或路徑可循嗎?

其實,還真有。

那些自己看不明白,市場卻最在乎的事

當老闆的人之所以看不清,其實只是因為自己沒走過;摸著石頭摸久了,只感覺一切都是不確定,卻忘了早就有很多人已經過了河。

從河對岸的人往回看,你今天的摸索,她昨天的路過,很容易就能辨別哪些坑你不要踩、哪些機會要把握。

這些都是他們辛苦過河的經歷,也只有過了河的人才能體會啊!

但即使如此,那些過了河的人也往往在過河之後才感嘆,如果這些事情早知道該有多好!

到底什麼事情早知道,會對當老闆的人有幫助呢?

很簡單,那些自己看不明白,市場卻最最在乎的事。

一間公司要上市成功,要得到的是資本市場的肯定,資本市場怎麼看一間公司過往的路徑,又怎麼從過往的路徑推斷他未來的成長,就是經營者要把公司帶向上市之路的不二法門!

如果這些事你能早知道,你就能讓公司經營上軌道;如果公司經營能上軌道,你就能在關鍵時刻做出關鍵突破,讓自己上一個台階、再上一個台階。

到時候,你就能按部就班,一步一步讓自己的公司做好、做大、做強,展現令市場滿意的成長,直到邁向上市之路。

就像附圖一樣,讓公司不在關鍵時刻踩坑,讓每一步的付出都有回報,讓公司持續成長,直到邁向上市之路!

真有這麼好嗎?

不怕沒做對決定,怕的是做錯決定

真不蓋你,這張圖不是我從網路抓來的,是我目前輔導的公司中其中一間資訊公司的營收成長圖。過去幾年我有幸協助這群年輕的夥伴,看著他們公司一步步成長,讓我與有榮焉。

我做企業顧問已經11年了,這些年的經驗告訴我,一間公司有沒有在關鍵時刻做對決定,對他的成長曲線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但這還不是重點。

沒做對決定,最多慢一點,但如果不小心做錯決定,像是引入不適合的投資人、不對的時機過度的增資、在商業模式上閃神、該堅持的道路沒有堅持、以短支長做錯投資決定......太多太多的誘惑、太多太多的失足,卻可能讓公司付出慘痛的代價,慘到不堪回首,甚至無法復原!

明明不是故意、明明出於好意,但往往只要做錯一個決定,就可以讓公司蒙上陰影、晚上幾年,甚至再也沒辦法回到正軌,從此與資本市場告別!

不賣關子,讓我直接幫你梳理一間企業要走到上市,有哪些坑千萬不要踩!

股權結構的坑不要踩

公司初創,大多是親友仗義支持。但親友的感情再好,都經不起現實的摧殘。更何況公司在每個不同的階段需要的資源、技術、人脈、資金都不一樣,如果沒賺錢,大家還可以一起撐;如果一賺錢,是該分掉、還是繼續押注?那意見的分歧就大了。

沒辦法,一間公司邁向上市的過程,就是股權持續被稀釋的過程,在過程中要怎麼稀釋、怎麼安排、用什麼樣的方法引進什麼樣的股東,在在都需要有經驗的人來指引。

股權設計一步錯,後面就是百年身,我看過太多因為股權設計錯誤讓公司提早夭折、或發育不良的案例,如果你想讓公司邁向上市,不可不慎。

不要選錯道路

不同類型的公司,都有各自適合的商業型態。以技術為基底的公司,重點是怎麼在技術上單點突破、精益求精;或是做到顛覆現實,重新定義市場。

若能做到這一點,那短期的利益甚至虧損,只要能維持,都不必太上心。

但這類型的公司很大類型會在過程中轉手,因為當技術成熟推向市場後,經營所許的智慧與專業就截然不同。要就持續在技術上突破,做個產業專家;不然就開心把女兒嫁給良人,也讓當初一起栽培你女兒的人有個機會可以風光出場。如果沒有一定的認知,那前期的璀璨,很快就變成後期的唏噓。

利用新技術或網絡做平台型的公司(如果台灣這樣環境也能養得起的話),那衝刺流量,擴大市占以求降低邊際成本,就是不二法門。但台灣的環境很難將國外的模式照搬過來,資本也很難持續灌注只關注台灣市場的公司。

過去有許多公司跨海到對岸或走入其他市場,但不是每間都有好下場;很多先期拿了高估值資金的公司,後面為了對投資人交代,不是騙,就是一直轉,轉到後來自己都不認識自己了,如果持續踩這樣的坑,就算上市了,也難免在上市的煙火滿天後歸於沉寂。

如果非技術專長、又非平台寡占型公司,那最好的路徑就是細水長流,要嘛在產業裡找個位置蹲點做隱形冠軍,要嘛把一門生意練到熟門熟路、最好爐火純青,雖然沒有高增長,但至少能穩定獲利。

以台灣的資本市場來說,如果你不是半導體或一些主流產業供應鏈等相關領域,那最好的路徑就是穩札穩打,隨著公司規模的茁壯,一步一步強化自己的體質,展現穩定可預期的獲利能力,適度的配息與資本公積轉增資讓公司規模擴大,同時利用上市的路徑逼自己突破既有的侷限,讓公司有更多資源吸納人才、技術,才有辦法在每個不同階段將過去的運營或技術基礎打掉重練,以應付更大市場的挑戰。

當然,除了股權、財務與商業模式,還有管理、銷售、運營、行銷、生產製造等各種問題要考慮.而且隨著你的規模漸增,問題的複雜度也會指數型增加。

公司要茁壯,不能只關注自己

聽起來很囉唆嗎?

其實一言以蔽之,公司要茁壯,不能只關注自己,因為世界上所有公司存在的目的都是與更大的系統對接,要嘛是產業、要嘛是市場,公司只是個通道,內部運營管理就是把通道打通摩擦讓他能耗小、效率高,但公司最終的成長極限,還是要看他對接了哪個系統、打通了哪個環節,是不是在正確時間點站上正確位置,捨此不由,公司就算上市,也只是躺平而已。

這是我擔任企業顧問多年的經驗,也是我過去從無到有,將新創公司做到國際,同時幫企業處理合資、併購、新創事業的經驗.未來有機會,我會就公司運營上要注意的問題,在跟大家分享我的心得,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你希望開自己的公司,同時把它做大、做強、最後做到上市嗎?

如果你是,希望有一天你能實現自已的志願。

祝福你。